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色杂种猪 19只 ,体重 2 2 .3± 2 .4 kg,经皮颈总静脉穿刺前腔静脉置管 ,其中 14只动物完成 2 8d全肠外营养 ( TPN)。 14只动物 ,共施行置管 2 9次 (平均 1.31± 0 .86次 ) ,成功率为10 0 %。再次置管的原因为导管脱出 ( 7/ 2 9)和导管栓塞 ( 2 / 2 9) ,本研究还对与腔静脉置管相关静脉进行了解剖  相似文献   
2.
1986~1988年的胃癌扩大根治术221例及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9例非肠外营养(N-TPN)支持为对照组,与1991~1993年的198例及61例施行TPN治疗为实验组进行对比。N-TPN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TPN组则为2.0%;全胃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6%和4.9%(P<0.01)。吻合口瘘发生率N-TPN组分别为2.7%和10.5%,而TPN组则均为0.0%(P<0.01)。膈下脓肿发生率N-TPN组为31.6%和15.8%,而TPN组则为1.5%和3.3%(P<0.05)。但本研究是回顾性的,所以要有待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的、随机的大范围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胃癌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引起的中等程度应激病人,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了全肠外营养或TPN加用1,6-二磷酸果糖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单纯TPN相比,TPN加用FDP后血清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激素水平有所下降,尿中3-甲基组氨酸排出减少,累积氮平衡增加。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小肠营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35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组 (Gln TPN) ,C组为不含Gln的常规TPN组和经肠道营养的D组。内毒素以每天每公斤体重 2mg的剂量 ,混入营养液或等渗盐水中 ,持续滴注 5d。结果显示 ,B组肠壁蛋白质和DNA含量高于C组 ,其中回肠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在绒毛高度、小肠粘膜及全层厚度等指标B组也明显优于C组 (P <0 .0 5) ,经肠道营养的D组在上述组织学观察数值上均与正常组相近 ,且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均超过正常值 (P <0 .0 5)。B、D两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均低于C组 (P <0 .0 5)。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Gln的TPN有助于防止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粘膜萎缩及细菌易位。早期应用经肠道营养更具有积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32例肝脏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单能源TPN组10例);Ⅱ组(双能源TPN组11例,其中脂肪乳剂用量为1g·kg-1·d-1);Ⅲ组(双能,TPN组11例,其中脂肪乳剂用量为2g·kg-1·d-1)。术后按组别给予TPN支持共6天,术前1天、术后第1和第6天测定肝功,糖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代谢指标。结果:①Ⅱ、Ⅲ组术后第6天肝脏酶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Ⅰ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O.05);②Ⅱ、Ⅲ组术后糖代谢基本恢复正常,而Ⅰ组出现高血糖症及高胰岛素血症(P<0.05);③Ⅱ组肝脏蛋白质合成水平恢复术前水平或略有提高(P<0.05),而Ⅰ和Ⅲ组术后蛋白质合成功能仍低(P<0.05)。结果提示:含脂肪乳剂的TPN支持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的肝功恢复有益,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并且在进行TPN支持时按1g·kg-1·d-1给予脂肪乳剂较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6.
7.
安达美在TPN配制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达美为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本文简述安达美在胃肠外全营养(TPN)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微量母乳喂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中重度HIE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母乳喂养(治疗组)18例和早期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13例2组。观察2组新生儿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继发感染发生率等。结果2组胃肠道功能紊乱、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继发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不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并可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减轻胆红素水平、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中重度HIE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母乳喂养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0.

Aim:

TPN729MA is a novel selective PDE5 inhibitor currently under clin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the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its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PK) and predict its human PK using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 model.

Methods:

The preclinical PK of TPN729MA was studied in rats and dogs. Human clearance (CL) values for TPN729MA were predicted from various allometric methods and from intrinsic CL determined in human liver microsomes. Human PK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profiles of TPN729MA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a PBPK model in GastroPlus.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prediction, a preliminary human study was conducted in 3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ith an oral dose of 25 mg.

Results:

After a singl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PN729MA at a dose of 1 mg/kg in rats and 3 mg/kg in dogs, the plasma CL was 69.7 mL·min−1·kg−1 in rats and 26.3 mL·min−1·kg−1 in dogs, and the steady-state volumes of distribution (Vss) were 7.35 L/kg in rats and 6.48 L/kg in dogs.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TPN729MA was 10% in rats and above 34% in dogs. Profiles of predicted plasma concentration versus time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humans at 25 mg, and the predicted Tmax, Cmax and AUC values were within 2-fold of the observed values.

Conclusion:

TPN729MA demonstrates good preclinical PK. This compound is a valuable candidate for further clinic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shows the benefits of using a PBPK model to predict PK in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