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喉返神经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异氟醚吸入对喉返神经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于分离甲状腺前诱导恢复自主呼吸,调整异氟醚呼出浓度为0.1、0.2、0.3、0.4、0.5、0.6、0.7MAC时,观察血压、心率及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波的振幅变化,记录喉返神经肌电波形振幅等于100μV时的异氟醚呼出浓度。结果当异氟醚呼出浓度为0.1、0.2、0.3、0.4MAC时,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显示良好,当异氟醚呼出浓度为0.5、0.6、0.7MAC时,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振幅降低,随异氟醚吸入浓度增高直至消失。结论低浓度异氟醚吸入,基本不会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50例子宫、卵巢手术病人,使用利多卡因做硬膜外麻醉,其中25例向硬膜外腔内注入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2组对比发现,实验组麻醉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同样手术时间内实验组所使用的利多卡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有增强利多卡因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同时未发现注入吸入麻醉药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夹闭前后血中S1 0 0B蛋白含量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n=1 5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n =1 5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4h、术后第 1、2天取血测定S1 0 0B蛋白含量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 )异氟醚降压后 30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 2± 1 2 3)mmHg降至 (5 8 8± 5 4 )mmHg ,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 1± 8 3)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加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显著性变化 ;(2 )异氟醚降压组与非降压组间同一时间点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降压组术后第 1天及第 2天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 (F =2 94 4 ,P =0 0 1 8)。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能加重了术后脑损伤 ,不利于病人围麻醉期脑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32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异氟醚组以1.5%~2%异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心肺转流(CPB)开始前洗脱10min,CPB后以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照组以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CPB前(T1)、CPB30min(T2)、术后8h(T3)、24h(T4)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病人T0时NO、NOS与cTnI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异氟醚组T1、T2时NO、NOS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cTn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氟醚具有心肌预适应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9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丙泊酚组 (Ⅰ组 ,18例 ) ;异氟醚组 (Ⅱ组 ,17例 ) ;地氟醚组 (Ⅲ组 ,14例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维库溴铵均以 90 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入。Ⅰ组丙泊酚泵入速度为 4~ 10mg·kg-1·h-1;Ⅱ组、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 1MAC的异氟醚或地氟醚 ,使用Biometer加速度仪观测T1恢复至 2 5 %、75 %及TOF比值 (T4/T1)恢复至 0 7的时间。结果 三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芬太尼总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述恢复时间 ,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均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恢复指数 (T1从 2 5 %~ 75 %时间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地氟醚均可延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四个成串刺激 (TOF)等 ,减少术后残余肌松作用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七氟醚、异氟醚对阿曲库铵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Ⅰ或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丙泊酚4~10 mg·kg-1·h-1泵入;Ⅱ、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 MAC的七氟醚、异氟醚.诱导插管后阿曲库铵均以30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泵入.使用Biomter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恢复情况,记录T1恢复至25%,75%及TOFr恢复至0.7的时间.结果 Ⅱ、Ⅲ组T1恢复至25%、75%的时间及TOFr恢复至0.7的时间均比Ⅰ组显著延长(P<0.05).恢复指数(T1从25%至75%的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异氟醚均可增加阿曲库铵残余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和4 h的HRV。结果ISO1组(异氟醚,年龄<60岁)和ISO2组(异氟醚,年龄≥60岁)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SEV1组(七氟醚,年龄<60岁)和SEV2组(七氟醚,年龄≥60岁)的LF、HF值在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 h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ISO组插管后各时点的LF、HF值均显著低于SEV组(P<0.05)。结论异氟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均衡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异氟醚对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比七氟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剂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对人血浆血栓素B2(TXB2),血小板TXB2生成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血浆TXB2和血小板TXB2的生成量用放免分析法测量,血小板聚集率用比浊法测量。结果:吸入1MAC氟烷30分钟后,血浆TXB2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E)诱导的血小板TXB2生成量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吸入1MAC安氟醚30分钟后,血浆TXB2浓度和血小板TXB2生成量与血小板聚集率亦显著下降,其降低的程度比氟烷轻。吸入1MAC异氟醚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血小板TXB2生成的减少与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氟烷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安氟醚次之,异氟醚对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氟烷和安氟醚通过抑制血小板上血栓素A2受体的亲和力,降低ADP和E诱导的血小板TXB2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