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草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充分利用甘草资源。方法:从提取过甘草酸的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碱酸处理和用大孔树脂处理黄酮含量高,收率也高。结论:从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伊克昭盟甘草群落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厚  冯全民 《中药材》1996,19(8):384-390
通过样地调查和采挖试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甘草群落可划分为12个类型,并对各类群落的利用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33.2 g/kg灌胃给予昆明种小鼠,24 h内两次(间隔5 h)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持续观察14 d内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地上部分低、中、高剂量组,按8.3、16.6、33.2 g/kg剂量连续灌胃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90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分别于给药后45、90 d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给药后90 d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观察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的一般状态、饮食、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无小鼠死亡,肉眼尸检心、肝、脾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状况、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四君子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刚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14-615
目的:鉴别四君子合剂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薄层色谱(TLC)法。结论;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甘草中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提取甘草中的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室温下超声提取80min较为合适。此时黄酮的含量为1.311%.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0.90%(n=6)。结论: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速度较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甘草种子萌发初期的酯酶与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草药》1998,29(8):553-556
用电泳和分光光度法对甘草种子萌发初期的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后48h左右,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谱带数量较多,颜色较深,且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这说明48h前后是甘草种子萌发的代谢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期栽培甘草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期甘草中多糖含量,为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在490 nm处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栽培甘草中多糖含量:1年生含量11.75%,2年生含量11.07%,3年生含量7.88%.结论:1年生的甘草是含甘草多糖最适宜采收的生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76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的61种化合物。化学成分主要为十九烷(12.89%),廿烷(12.23%),1-十七烯(12.05%),2,6,11-三甲基-十二烷(7.54%),十八烷(7.46%),E-蒎烷(5.54%),二十二烷(5.30%),二十三烷(4.92%),十六烷基-环氧乙烷(3.09%) 等,上述9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1.02%。结论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璐敏  简淑娟 《中国药房》2005,16(16):1259-1260
目的:建立甘草麻黄碱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麻黄碱片中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麻黄碱片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测出甘草;盐酸麻黄碱检测浓度在0.502~7.5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0.42%)。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甘草麻黄碱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