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合肥地区4家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5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的确诊试验。结果:25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69株产ESBL菌株(27.2%),其中,血液感染ESBL检出率为54.5%(6/11)、烧伤科ESBL的检出率为48.6%(18/37)。亚胺硫霉素对产ESBL的大砀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4.5%和80%。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在40%-70%之间,阿米卡星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69.2%。结论:ESBL在血液感染的烧伤科标本中的检出率较高。治疗产ESBL菌株引起的感染可首选亚胺硫霉素,其次,选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和头霉素类。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也可选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其它肠杆菌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探讨该酶介导的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氨苄西林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和其它肠杆菌细菌共59株,按NCCLs推荐的初筛、表型确证试验、Etest法操作。结果有21株细菌被确认为产ESBLs,占收集菌株的35.6%,其中确认试验与Etest均阳性的有1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2.4%,克雷伯菌属为50.0%,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为30.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株,但是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有所上升,尤其是不能忽视阴沟肠杆菌的检测。本地区用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筛选的最佳底物是头孢噻肟(CTX)。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浙江湖州地区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收集2000年7月~2002年12月分离自浙江湖州地区住院患者6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和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结果该60株菌已呈多重耐药;4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1.7%);9种基因由高到低的检出率分别为:ant(3″)-Ⅰ(60.0%)、aac(6′)-Ⅰ(55.0%)、aac(3)-Ⅰ(51.7%)、ant(2″)-Ⅰ(20.0%)、aac(3)-Ⅳ(15.0%)、aac(3)-Ⅱ(11.7%)、aac(6′)-Ⅱ(10.0%)、aph(3′)-Ⅵ(3.3%)、aac(3)-Ⅲ(0);本研究ant(3″)-Ⅰ(AY551438)、aac(6′)-Ⅰ(AY536063)、aac(3)-Ⅰ(AY529103) 序列已登录GenBank;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TEM 100%、SHV 30.0%;本研究TEM-1(AY263331)、TEM-128(AY359287)、SHV-12(AY259163)、SHV-48(AY259164)、SHV-56(AY352599)序列已登录GenBank. 结论我国浙江湖州地区ABA菌已呈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TEM-116型ESBL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抗生素水解反应,以Lee-Wilson改良双倒数方程数据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测定天然酶与重组酶的Km、Vmax及kcat,观察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 以Lee-Wilson改良双倒数方程数据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方便而准确地测定了天然酶与重组酶的Km与Vmax并计算出kcat,温度和pH对天然酶与重组酶酶促反应效应相似。天然酶与重组酶最优先的底物均为头孢哌酮,其次是头孢氨苄;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和哌拉西林有最高的催化效率。结论 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妥酶(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本院NICU中42例分别采集气道冲洗、机械通气治疗时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了ESBLs细菌感染情况,总结出防治经验。结果 在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4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23例,其中ESBLs阳性12例,占阳性结果的52%(12/23)。12例中曾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者9例(75%),机械通气10例(83%)。早产低体重儿8例(67%)。该12例中共检出21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38%),阴沟肠杆菌5株(24%),铜绿假单胞菌3株(14%),大肠埃希杆菌3株(14%),短黄杆菌1株(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5%),药敏试验显示,除部分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好、左旋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敏感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耐药。12例患儿中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发生于新生儿下呼吸道的ESBLs细菌感染由多种因素引起。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屏障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早免疫预防是控制产生ESBLs细菌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及耐药性检测。结果: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176株产ESBLs,ESBLs总阳性率为27.1%。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3.1%-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26.9%-93.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治疗产ESBLs菌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及其它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淮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卢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采用K-β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100%)、头孢吡肟(87.5%)、阿米卡星(87.5%)和舒普深(84.4%)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卢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TEM—1阳性率100%(32/32),SHV—12阳性40%(12/32),OXA-2阳性12.5%(4/32),CTX-M各型均阴性,VEB和PER均阴性。结论:淮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至少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卢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OXA-2。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头孢他啶耐药菌株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方法 对2002年4月—200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了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将对亚胺培南耐药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菌株用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101株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分布于全院16个临床科室,但有1/3以上来自于ICU病房。这101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突出,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88.1%和81.2%;而对包括头孢他啶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而且多重耐药菌株常见。共有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出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分布广,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仅碳青霉烯和四代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存在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部分耐药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9.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require treatment effective against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 beta-lactam/beta-lactamase-inhibitor combination, has a spectrum that includes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aerobic and anaerobic organisms. In one comparative study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gentamicin/clindamycin, 88%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piperacillin/tazobactam had a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at endpoint compared to 74%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gentamicin plus clindamycin. Bacteriological response at endpoint was 87% in th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group and 74% in the gentamicin plus clindamycin group. In a comparative trial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versus imipenem/cilastatin, the clinical cure rate was 91% in th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group and 69% in the imipenem/cilastatin group (p=0.005). Among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patients, the infecting organism was eradicated in 93%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treated patients compared to 76% eradication among imipenem/cilastatin-treated patients (p=0.029). Results of these clinical trials and others have shown that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either combination or monotherapy for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茵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茵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茵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茵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茵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 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茵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