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38篇
内科学   124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1949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632篇
  3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创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无创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无创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创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左心室功能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CO、CI、SV、SI、ACI、VI、SVR、SVRIa、STR等参数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体外反搏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5.
6.
韩颖 《天津护理》2020,28(2):234
总结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患者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护理经验,严密观察病情,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保持各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定时冲管,做好管路记录,班班交接,适当限制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出现压疮,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是其中的要点环节。  相似文献   
7.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反复心搏骤停行体外循环心肺复苏后,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护理重点为体外循环心肺复苏实施时做好团队配合及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围复苏期重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亚低温治疗的监护、神经系统监护、抗凝管理及机械通气监护,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并发症发生,同时做好渐进式早期肺康复训练。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16 d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入院50 d后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CS+全血细胞分离机LDP和UPP程序采集单采血小板,比较两者在采集血小板时的效率、时间、舒适度等。方法于2017年7月3日—7月23日来本中心的单采献血者111名,先用LDP程序采集。15—20 d后,该111名献血者再次用UPP程序采集,2次单、双份保持一致,对比2组的血小板采后计数、采集时间、采集率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程序采集血小板采前、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血量、血小板采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无论单份还是双份血小板采血时间均少于LDP,每小时采集量均多于L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品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均100%符合国家标准。2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没有出现献血反应,UPP舒适度优于LDP。结论使用UPP程序采集血小板,产品质量100%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单双份采集时间都减少,每小时采集量增加,舒适度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心肌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心脏停搏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救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运用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方案,观察组运用腹部提升心肺复苏术(AACD-CRP)方案,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等在复苏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5 min时PaO2、HR均有上升,PaCO2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复苏15 min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值均有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复苏48 h时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5.00%,对照组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