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肾上腺皮质癌(ACC)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ACC预后相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927数据集数据,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E10927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GEPIA在线分析工具及TCGA数据库数据对上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验证.最后,通过R软件构建和验证ACC预后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 从GSE10927数据集中获得12个仅在ACC患者中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表明,CDK1、PBK、KIAA0101和PRC1可作为ACC患者的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经过GEPIA在线分析工具及TCGA数据库数据的验证,再次证实CDK1、PBK、KIAA0101和PRC1可作为ACC患者的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对ACC患者1、3、5年生存率预测性能的AUC值分别为[0.83,95%CI(0.68~0.99)]、[0.89,95%CI(0.82~0.96)]、[0.81,95%CI(0.69~0.92)].结论 CDK1、PBK、KIAA0101和PRC1基因是ACC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有望成为ACC靶向治疗的新靶标.本研究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ACC患者1、3、5年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M患者(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T2DM患者根据IMT分为IMT增厚组(n=58)与IMT正常组(n=54),比较各组血清25(OH)D、ApoM水平;分析T2DM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 结果T2DM组血清25(OH)D、ApoM低于对照组,IMT增厚组血清25(OH)D、ApoM低于IMT正常组(P<0.05)。患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25(OH)D、ApoM为影响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血清25(OH)D、ApoM为影响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密切监测以及时进行评估及干预。  相似文献   
3.
田媚 《安徽医药》2018,22(6):1163-1166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与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150例,区组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西那卡塞治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其中,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采用盐酸西那卡塞片口服,初始25 mg·d-1,整片吞服;随后每2~4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75 mg·d-1;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初始0.25μg·d-1,每2~4周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0.5μg·d-1.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含量水平,并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检测.结果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血钙(2.12±0.62)mmol·L-1比(2.47±0.59)mmol·L-1,t=2.827,P=0.007;血磷[(1.72±0.42)mmol·L-1比(1.95±0.56)mmol·L-1,t=2.366,P=0.022],而iPTH明显下降[iPTH 560.58(334.2~728.47)pg·mL-1比331.23(213.95~424.62)pg·mL-1,Z=4.387,P<0.001];西那卡塞治疗组与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清磷水平、iPT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磷西那卡塞治疗组(1.46±0.72)mmol·L-1比(1.73±0.58)mmol·L-1,t=2.034,P=0.047,血磷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44±0.63)mmol·L-1比(1.76±0.39)mmol·L-1,t=3.014,P=0.004,iPTH西那卡塞治疗组277.02(180.34~344.56)pg·mL-1比544.11(386.8~749.42)pg·mL-1,Z=5.237,P<0.001,iPTH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94.85(132.04~295.64)pg·mL-1比575.49(438.04~665.65)pg·mL-1,Z=6.144,P<0.001],且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影响(P>0.05),而单纯西那卡塞治疗组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可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降低iPTH,但不影响血钙,不容易出现低钙血症,降低骨饥饿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单纯枸橼酸和肝素封管液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Ovid、维普、万方、知网、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9月。检索比较单纯枸橼酸和肝素封管液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26名患者,实验组674例,对照组647例。实验组留置导管45 090 d,对照组留置导管43 031 d。其中3篇研究比较高浓度枸橼酸与肝素封管液的差异,其余7篇的枸橼酸则为中低浓度。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肝素封管液相比,单纯枸橼酸封管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可减少出血风险[RR=0.33,95%CI(0.25~0.45),P0.05],但导管内形成血栓风险则较高[RR=1.90,95%CI(1.60~2.25),P0.05]。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穿刺部位感染、导管功能障碍、溶栓次数、导管相关性住院及全因死亡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单纯枸橼酸封管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较肝素封管液能降低出血风险,但导管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因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有限及质量不高,上述结论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更好的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嘌呤代谢物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中血尿酸(SU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肾素(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分析不同SUA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SUA水平与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SU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SUA、PRA、ACE、AngⅡ、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SUA水平为351~45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显著高于SUA水平为250~35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P 0. 05); SUA水平为451~55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显著高于SUA水平为351~45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P 0. 05);高血压患者血清SUA水平与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均呈正相关(P 0. 05);以SUA为因变量,PRA、ACE、AngⅡ、ALD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是高血压患者血清SUA水平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SUA、PRA、ACE、AngⅡ、ALD呈高水平状态,SUA水平升高与RASS系统激活导致PRA、ACE、AngⅡ、ALD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血清PRA、ACE、AngⅡ、ALD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这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降尿酸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