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0例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房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再对患者进行复合性的改良骨小梁的切除手术,手术完成后,对滤过泡、眼压、患者的视力情况、前房进行仔细观察。结果术后1年,患者的眼压控制在21mm Hg以下68例;需进行局部用药控制12例;患者手术后,出院时的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提高80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瞳孔区渗出8例,前房出血4例,浅前房1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可使高眼压的时间缩短,保护患者的视力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镜下微创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试验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微创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试验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微创手术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828例眼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及非感染组(77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8%(52/828),感染部位主要为切口感染3.38%(28/828)。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夏季住院、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d、多人病房、侵入性操作、接触性检查、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Ⅱ类切口及操作者资料< 3年与眼科住院患者术后感染有关。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60岁(OR = 2.995,95%CI:1.406~6.383)、住院时间≥ 14 d(OR = 3.102,95%CI:1.267~7.597)、合并糖尿病(OR = 3.494,95%CI:1.948~6.266)、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OR = 4.768,95%CI:2.233~10.181)、侵入性操作(OR = 5.652,95%CI:2.197~14.537)以及接触性检查(OR = 6.135,95%CI:2.919~12.895)是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加强对老年、合并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管理,术前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青光眼实施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40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与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两组,每组70例。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结果手术后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视力(0.75±0.19)、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视力(0.73±0.22)均较术前(0.13±0.12)、(0.14±0.13)有显著性提高;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眼压(14.14±5.28)mmHg、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眼压(15.23±6.12)mmHg较手术前(34.78±10.67)mmHg、(35.60±11.23)mmHg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散光程度(1.03±0.45)、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的(3.73±1.45),18.57%(P<0.05)。结论超声乳化三联手术具有损伤小、散光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唐敬巧  陈辑 《安徽医药》2017,21(2):270-2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病人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病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病人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病人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OCT检测可很好的反映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DR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葡萄膜炎的疗效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23、肿瘤坏死因素(TNF)-α、干扰素(INF)-γ水平,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IL-23、TNF-α、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控制老年葡萄膜炎患者炎症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视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 DM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0%。在发达国家,其致盲率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疾病的第1位[1]。在我国,DR 是第4位的致盲性眼病[2]。DR 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很难引起患者重视。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3]。防止 DR 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4]。而开展 DR 的筛查,提高 DR的筛查效率则是问题的关键[5]。医务人员的专业影响力对患者能否定期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 DR 防治知的认知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相关内科医务人员所经治患者请眼科会诊的次数及与住院患者患者总数的比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