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起始剂量0.2 g/次,2次/d,用药7 d后调整剂量,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1~0.4 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桂芍镇痫片,6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血清学指标和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癫痫症状,提高认知水平,调节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434-243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急性分水岭性脑梗死(ACW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100B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W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实验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2w。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Hcy、MMP-2、S100B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BNP、Hcy、MMP-2及S100B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Hcy、MMP-2及S100B蛋白水平相比治疗前较低,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NP、Hcy、MMP-2及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V、Lr、Mr、Hr及R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V、Lr、Mr、Hr及RE相比治疗前较小,且实验组治疗后PV、Lr、Mr、Hr及RE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ACW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冬 《安徽医药》2020,24(5):1007-1010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于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病人 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1例,两组病人均参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 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 CDR)评分、血清 VEGF、VEGFR水平、 Fugl?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 MMSE评分[(9.83±2.44)比( 14.72±2.31)分,(10.06±2.47)比( 18.87±2.22)分]、血清 VEGF[(438.36±41.85)比( 473.49±43.63)分,(443.17±43.53)比( 537.35±41.78)分]、 VEGFR[(403.14±40.63)比( 476.68±39.62)分,(406.37±41.25)比( 503.32±37.43)分]、 Fugl?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均升高, CDR评分[( 2.01±0.77)比( 1.34±0.61)分,(1.98±0.76)比( 1.09±0.53)分]、 ADL评分[( 43.67±6.45)比( 41.11±6.03)分,(44.03± 6.37)比( 38.03±6.01)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 MMSE评分、血清 VEGF、 VEGFR、Fugl?Meyer评分的上肢、下肢得分升高, CDR评分、 ADL评分降低(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4%(4/51),对照组为 5.88%(3/5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可升高病人血清中 VEGF、VEGFR水平,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SSD)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对自发性颅内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为90.63%(29/32),CTA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大致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4):1065-106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红注射液和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纤溶系统等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替普酶,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内皮素-1(ET-1)、多胺氧化酶(PA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蛋白、BDNF)、循环内皮细胞(CEC)、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快速抑制酶(PAI-1)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ET-1、PAO、H-FABP、S100β、CEC、Fibulin-5、vWF、P-selectin、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VEGF、BDNF以及t-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以及阿替普酶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和病情康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模拟对接技术探究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苏合香丸中15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tring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和收集,采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得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共有靶点,并经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可视化,通过网络拓扑算法获得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获得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苏合香丸的主要活性化合物66个,其中1,2,15,16-四氢丹参酮、荜茇壬二烯哌啶、去甲波尔定、乌药醚内酯等9个化合物可能是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核心成分;筛选出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靶点63个,核心靶点11个,其中IL10、ESR1、CXCL8以及CASP3是关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苏合香丸主要对机体炎症反应、NO生成、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机体对脂多糖、药物的细胞反应等生物过程进行调控,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途径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结论 初步探究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效物质、后期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92%和85. 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53,P=0. 02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SS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 05)。2组治疗后WBV、HCT及FI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 33%和12. 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95,P 0. 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石杉碱甲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实施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FRAIL量表得分≥3分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个月集运动训练、饮食教育、药物管理、烟草管理、心理支持于一体的家庭心脏康复。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FRAIL得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微型营养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的衰弱、营养状况、心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对其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17例,对其进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检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患高血压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及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P<0.05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17例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7.45%;革兰阳性菌85株,占25.15%;真菌25株,占7.40%。G^-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1.01%、18.05%和13.02%,其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0.42%~95.7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82%~9.09%。G^+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1.54%和10.95%,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5.90%~100.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14%和2.07%,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28.57%~42.86%,对制霉菌素、氟胞嘧啶耐药率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是急性脑梗互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意识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菌谱广泛且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开展病原学检查及其耐药性检测并消除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对于控制或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