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病人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策略,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CI病人95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溶栓护理策略。比较2组溶栓后24h内血压变异、溶栓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3个月预后良好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2组牙龈出血发生率和出院时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血压变异、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ADL评分以及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老年ACI静脉溶栓病人血压变异,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住院效率,改善预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彬 《安徽医药》2022,26(8):1627-163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验证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8例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建模组),根据治疗后72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54例和未恶化组154例。根据建模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计算截断点,并应用于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50例病人验证预测效能(验证组)。结果恶化组中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分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恶化组(79.6%比46.8%,P<0.05),治疗后24 h内END发生率最高(17.3%)。单因素分析病人的血糖、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脂蛋白(a)、肌酐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占比、入院NIHSS评分、TOAST分型等指标与END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糖、高BMI、高白细胞计数、高脂蛋白(a)、高肌酐、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L=1×血糖+0.327×BMI +0.742×白细胞计数+0.026×脂蛋白(a)+0.143×肌酐?2.104×责任大血管闭塞+0.225×入院时NIHSS评分,截断点为38.984 6。把联合预测因子应用于50例验证组病人,预测正确率为78.0%,敏感性75.0%,特异性81.6%,AUC=0.921。结论入院NIHSS评分越高溶栓后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且24 h以内是高发期。联合预测因子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END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 o m o cyste i n e,H cy)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 l ate l et-to - lymphocyte ratio,PLR)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第2天晨起检测血清Hcy、血小板及淋巴细胞计数。以住院或 门诊方式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诊断为抑郁,分为PSD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 PSD相关的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Hcy联合PLR对PSD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5.86±8.61岁,发生PSD共162例(39.70%)。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 1.422,95%CI 1.291~1.565,P =0.023)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 (OR 1.120,95%CI 1.014~1.236,P =0.046),以及Hcy≥12.36 μmol /L(OR 3.841,95%CI 2.270~6.500, P<0.001)、PLR≥127.92(OR 5.197,95%CI 3.040~8.886,P<0.001)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 分析显示,Hcy联合PLR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96~0.874,P<0.001),敏感 度64.5%,特异度88.27%。 结论 血清Hcy水平和PLR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发生抑郁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 联合预测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动脉血乳酸(Lac)及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HbA1c、Lac及PD-1水平的差异,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预后不良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Hunt-Hess分级、治疗措施以及出血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较大、Hunt-Hess分级较高、治疗措施为开颅、出血量较大及HbA1c、Lac、PD-1水平较高均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入院HbA1c、Lac及PD-1水平与其预后不良显著相关,较大的年龄、开颅手术、出血量较大以及Hunt-Hess分级的升高会造成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ho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7(ARHGEF7)基因遗传变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121例(包括未破裂组患者41例,破裂组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155名,检测ARHGEF7的10个遗传变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HGEF7遗传变异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和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与rs4145274GG基因型相比,rs4145274GA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降低相关,比值比为0.24[95%可信区间(CI):0.09~0.69,P<0.05];与rs1555751CC基因型相比,rs1555751CT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降低也相关,比值比为0.17(95%CI:0.05~0.63,P<0.05)。rs4145274和rs1555751的联合效应提示患者遗传风险评分越高,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越低,比值比为0.14(95%CI:0.04~0.55,P<0.05)。结论 ARHGEF7遗传变异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