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丹麦雷度ABL80 Flex血气分析仪是近年来的一款便携式全自动分析仪,可检测全血中的pH、血气、电解质、葡萄糖和红细胞压积.该中心自2010年添置该血气分析仪以来,使用过程中偶尔碰到一些故障,常见故障有温度传感器错误、测试卡堵塞以及系统循环失败.良好的仪器性能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定期维护,使得故障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焦瑞宝  李娜  刘娜  唐吉斌 《安徽医药》2013,17(11):1887-1889
目的探讨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在全血血小板(PⅡ)计数的准确性。方法运用SYSTEM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检测电阻抗法血小板和激光散射法血小板,按电阻抗法将检测结果分为PLT〈50×10。·L~、(50—100)×10^9·L^-1、(100—300)×10^9·L^-1、〉300×10^9·L^-1共4组,将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按误差分为:误差在10%以内标本212例,误差在10%以上标本150例,采用10g.L^-1草酸铵溶液稀释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评价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的准确性,以手工计数为准。结果电阻抗法和激光散射法计数血小板,在误差10%以内,两种方法在四组标本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误差10%以上时,当PLT〈100×10^9·L^-1和〉300×10^9-L^-1。时,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所有组别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仍然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低值和高值血小板检测,激光散射法比电阻法准确性高,人工显微镜复检是最客观准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焦瑞宝 《安徽医学》2011,32(4):540-542
目前我国不育症的患病率约10%~15%,其中50%是由男方因素引起的。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因素有精索静脉曲张、隐睾、感染、梗阻、囊肿性纤维化、外伤、肿瘤等,近年来研究认为,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存在高水平的活性氧和较低的抗氧化占25%~4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铜陵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本地区疟疾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疟原虫分布特征。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占比96.4%,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境外劳务输出工人。患者发病高峰月份分别为2月、4月和7月,占所有病例的42.9%。患者感染来源均为非洲国家,以恶性疟原虫疟疾(64.3%)多见。非重症患者27例(96.4%),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19例(67.9%)患者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下降,25例(89.3%)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8例(81.8%)患者降钙素原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铜陵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全年散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恶性疟原虫疟疾多见,患者血液炎症指标不同程度升高;临床医师应继续提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防止漏诊、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精浆抗弓形虫抗体对精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精浆弓形虫抗体 (ATAb)与精液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184例男性不育病人根据精浆ATAb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 ( 4 8例 )和阴性组 ( 13 6例 ) ,分别进行精液常规、精浆酸性磷酸酶 (ACP)、精浆α 葡萄糖苷酶 (α Glu)、精浆果糖 (Fru)、精浆免疫抑制物 (SPIM )和抗精子抗体 (AsAb)检测。 结果 :ATAb阳性组的精浆ACP、SPIM和AsAb与阴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指标差异均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弓形虫感染致男性不育机制可能是引起精浆ACP、精浆SPIM显著性降低和AsAb的产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自 1998 - 0 9~ 2 0 0 0 - 0 4,本室共做染色体分析 32 0例 ,其中异常的有 2 0例 ,占 6 .2 5 % ,具体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疑有染色体异常门诊及住院患者共 32 0例 ,无菌采取静脉血 1ml种入 RPMI 16 40培养基 5 ml中 ,置 37℃恒温培养 6 8h~ 72 h,收集中期细胞、低渗处理、固定和制片 ,G显带处理。每例计数 30个细胞内染色体数 ,并分析 3个核型。遇有嵌合体者增加计数量。2 结果受检的 32 0例有 2 0例染色体异常 ,占 6 .2 5 % ,其中习惯性流产 146例 ,占受检总人数的 45 .6 % ,染色体异常 5例 ,异常率为 3.4% ;闭经 35例 ,占受检总…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 CD64指数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4(TLR4)在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入院的113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 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5 d检测外周血CD64指数及血清IL-1B、TLR4水平,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三者与患者切口感染严重 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3d及 术后5d,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以及血清IL-1β .TLR4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术后3d,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血清IL-1β及TLR4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术后5d,感染组各指标均较术后3d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者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5d CD64指数JL-1β、TLR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3d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时间点绘制各指标的ROC曲线,结果发现CD64指数、血清IL-1β、TLR4单独及三者联合应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AUCROC分别为0.937、0.901、0.790及0.997( 95% CI:0.992~1.000),各指标单独应用能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三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外周 血CD64指数、血清IL-1β .TLR4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中具有良好效能,三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最高,可作为临床筛查术后感染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疟疾组,选取30名同期体验人员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16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者所占比例为25.0%;红细胞计数降低者所占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铜陵地区三级医疗机构Sysmex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使检测结果可比、互通。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的要求,试验采用患者新鲜全血样品在参考仪器(A)和测试仪器(B、C、D、E、F)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5项指标进行检测,制作散点图和偏倚图,计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相对偏倚、预期偏倚和其95%的可信区间,评估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结果参考仪器和5套测试仪器的WBC、RBC、PLT、Hb和HCT 5项指标检测结果经F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密切(r≥0.975),一致性良好;B、C、D、F仪器的相对偏倚和预期偏倚在允许范围内。测试仪器E的PLT低值结果相对偏倚(12.61%)超出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质量要求的1/2EA(12.5%),但其预期偏倚可信区间的上限小于可接受偏倚,结果仍可为临床接受。结论实验室间相同品牌血细胞分析系统对新鲜抗凝全血的比对试验通过;检验人员应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保证同地区检测结果间的可比性和互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情况以及与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2例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增高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点突变,并同步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54例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分别为91.7%、50.0%、66.7%,48例非MPD患者(包括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均未检测到JAK2V617F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与非MPD组之间有部分血细胞计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骨髓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结论 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液学异常,与血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