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因腹痛5个月入院.患者自人院前5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持续性隐痛,并发作性加重,以中下腹部明显,无发热及盗汗,大便无黏液及脓血,伴有消瘦乏力.当地诊所予以盐酸小檗碱、诺氟沙星等治疗,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9岁,自2008年8月开始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可缓解,与进食及排便无明显关系,未诊治。2009年1月因疼痛较前加重并感腹胀,肠鸣增加,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门诊治疗,予以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2009年9月因腹痛症状加重伴发热住院治疗。体检: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关节未见肿痛及变形。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治疗方法及结果,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探讨最佳治疗方案.②方法 收集2007 年1 月~2011 年1 月本院的AOCS 患者95 例,内镜治疗组55 例,手术治疗组40 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③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④结论 内镜治疗是抢救AOSC首选方法,成功率高,痛苦少,费用低,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治疗及减少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ABP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行ERCP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所有AB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117例ABP患者中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9例(84.6%),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8例(15.4%)。内镜组和对照组总例数分别为49例和68例。内镜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无明显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5—37个月);7例失访,随访率94.0%。内镜组的复发率0(0/46)明显低于对照组46.8%(29/62)(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ERCP治疗ABP是较好方法之一,不仅疗效好、恢复较快,而且安全,并能减少胆源性胰腺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系统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浓度相关性,分析其在随访期间胃癌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既往内镜诊断为CAG并经病理证实符合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化(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患者进行内镜监测.根据新悉尼系统活检标准对随访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OLGA及OLGIM分期,0~Ⅱ期为胃癌低风险,Ⅲ~Ⅳ期为胃癌高风险.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 纳入16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48±10.71)岁,男/女为102/62.所有患者均曾被诊断为胃黏膜萎缩伴或不伴IM、LGIN,平均随访时间为(4.2±3.3)年,至少进行了2次内镜随访.与OLGA分期及OLGIM分期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中G-17增加,胃蛋白酶原Ⅰ(PGI)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共检出胃癌6例(3.65%),其中男性4例,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进展率每年为0.58%.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萎缩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采用内镜病理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60岁以上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胃镜.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生  汪胡根 《安徽医药》2011,15(11):1372-137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胃、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腹痛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对全小肠的观察,除1例未排出体外,其他胶囊均在2~6 d排出。共检出小肠病变39例(检出率73.58%),其中血管病变10例,结节型病变10例,炎症性病变8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淋巴管扩张1例,钩虫病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氯法齐明导致的小肠损伤临床罕见,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营养不良和黑便。当长期服用氯法齐明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时,若不及时停药,可能出现致死性的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报道1例经小肠镜检查并病理明确的氯法齐明导致的小肠损伤,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价值.方法 SABP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有重症发展倾向患者26例,入院48 h内即行内镜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血清酶学指标恢复时间,以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早期内镜治疗成功率92.3%,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短期预后,评估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ESD治疗的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ESD治疗情况、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等.结果 病变的大小、周长、浸润深度、切缘情况与淋巴血管浸润(LVI)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周长和浸润深度是影响LVI的独立危险因素.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灶的整块切除率为100.00% (328/328),完全切除率为94.51%(310/328),治愈性切除率为89.33% (293/32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迟发性出血0.75%,食管狭窄4.49%,无一例患者发生穿孔.术后总体复发率为0.75%(2/267).共有23例患者在术后追加了手术或辅助治疗,A组(pCurA)术后没有追加任何治疗,B组(pCurB)以追加放疗为主,C组(pCurC)以追加外科手术为主.结论 对于浸润深度不超过SM1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ESD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病变周长≥3/4或浸润深度较深的患者是发生LV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前评估中应加以重视.在术后评估中,对于pCur A或pCur B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而pCur C的患者应积极追加手术或者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胃肠镜的普及,对上消化道以及结直肠出血的诊断较为方便准确。而对于小肠出血性疾病,常用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常见诊断方法确诊率较低,诊断较困难。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小肠出血患者病因得到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