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药是一类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还可以通过改善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预防并减轻视网膜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等,从而发挥独特的视网膜保护功能。本文将通过总结DPP-4抑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进而介绍近年来在我国已经上市的5种常见DPP-4抑制药(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从已批准上市和在研2个方面归纳DPP-4抑制药的临床研究现状,从而较全面地对新型降糖药物DPP-4抑制药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 2020年3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以局部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应对疫情零星散发。 目的 探索并构建一套普适、规范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2021年1—4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中心城区、郊区、城郊结合地区选取1家发热哨点诊室,通过实地考察、对来自3家发热哨点诊室的10名工作人员进行两轮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得原始资料,借助ROST CM6软件整理访谈资料,采用Charmaz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范式分析资料。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熟悉发热哨点诊室运行特征的专家(发热哨点诊室管理者、高校研究人员、相关协会学者、卫生发展研究机构人员等)12名作为函询对象,于2021年5—6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两轮函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形成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而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1,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65(χ2=163.768,P<0.001)、0.320(χ2=130.323,P<0.001)。最终形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功能和职责、诊室设置要求、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13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33 7、0.056 4、0.392 6、0.377 8、0.139 5。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56 5、0.032 5、0.042 4(<0.100 0)。 结论 将扎根理论运用于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后续随着政策的迭代,可借助扎根理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现高循环阈值(Ct值)情况的原因。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鼻咽拭子、肛拭子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回顾性分析Ct值处于33~38的高Ct值样本在同一患者重复采样检测、不同品牌基因扩增仪检测及不同实验室相同型号仪器检测情况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例单靶位高Ct值阳性患者次日重复采样检测结果双靶标均为阴性。7例高Ct值样本有6例同一样本核酸在LC480及ABI 75002台扩增仪上检测结果不一致,包括ORF1ab基因检测结果不一致4例,N基因不一致4例,其中ORF1ab基因和N基因均不一致2例。5例高Ct值样本不同实验室相同基因扩增仪结果均不一致。结论该病毒核酸检测高Ct值时结果重复性较差,需要其他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补充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动机与自我效能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血压自我护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江阴市287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效能对自我护理行为具有直接的正性效应,动机、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对自我护理行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正性效应。结论: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指导时,除了提供详细的自我护理措施信息,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自我效能,鼓励患者的亲友共同参与,帮助患者合理利用社会支持,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甲状腺占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OCUS组和对照组,FOCUS组采用FOCUS超声刀进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甲状旁腺激素(PTH)和Ca2+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Focu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Focus组术后PTH和Ca~(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PTH和Ca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别(χ~2=0.571,P=0.654)。结论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比较,FOCUS超声刀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低、并发症少、费用低、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将Focus超声刀应用于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衢州市城区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体格生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进行系统管理的城区0~3岁婴幼儿9 457例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诊断标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总结评价婴幼儿身高、体重体检数据,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0%,肥胖检出率为3.49%,以轻度肥胖为主,体格偏离率为6.99%,各年龄组之间体格生长偏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71,P=0.001);男童7.36%,女童6.58%,男女童之间体格偏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P=0.135)。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影响因素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喂养人、喂养方式、出生体重等有关。结论 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率较高,特别是肥胖18月龄以后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受多因素影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将有利于预防体格偏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医药一线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DOX)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该方法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 选取21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试验组患者采取中医药一线联合D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D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一线联合DOX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R及生存率均高于单纯DOX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灌南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02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55%,发生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84.11%),胎盘因素(13.91%),软产道损伤(1.65%),凝血功能障碍(0.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以宫缩乏力为主,推广计划生育,加强孕期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助产技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科学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