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各外科病房2009年3、4及5月份手术病例各10例,对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种类、用药疗程及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病例均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Ⅰ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6.14d.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8d.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茵药物率分别为74.55%、25.45%.结论 该院Ⅰ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发生在基层卫生机构,其中有6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4岁以下年龄组的有3例(占42.86%),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赞玲  林志强 《中南药学》2009,7(9):715-715
注射用胸腺肽为免疫调节药,主要成分为胸腺α1及其他小分子多肽,辅料为右旋糖酐40,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使T淋巴细胞成熟,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注射用胸腺肽属于生物制剂,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文献报道^[1-3]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2-2004年收到的致命ADEs报表36份进行分析,探讨致命ADEs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规律。抗生素生物制剂及中药注射剂最易引起致命ADEs,主要表现有过敏性休克死亡。  相似文献   
5.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与过程.临床药师必须调整心态,摆正位置,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药物治疗的合理、有效及安全.将自己融入到整个医疗团队中去,在患者面前维护医疗团队的整体形象,尽量使整个医疗团队发挥最大的效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吸入性肺炎系指吸入口腔分泌物、食物或胃内容物及其他刺激性物质所致肺实质炎症。柴油吸人呼吸道后可引起肺组织的损害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急性化学性肺炎或化学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7.
药物过敏性休克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发生率不断增高,其危害性极其严重,死亡报道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警惕常用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及时正确地处理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湖南省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2%苯甲醇注射液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与臀肌挛缩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5年1月~2006年2月在湘雅医院确诊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及同时段入院的非臀肌挛缩症患者.利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运用Stata 8.0软件以Pe(0.05)、Pr(0.10)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结果 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 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暴露比值比OR分别为16.536、4.136,回归系数分别是2.805527、1.670904.结论 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 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病人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 2016年 1月 1日至 2017年 12月 3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全部住院病人的资料,比较发生血小板减少组与未发生组差异,运用 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小板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 173例病人(男性 138例,女性 35例)纳入研究, 53例病人( 30.6%)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用药时间( OR=1.12;95%CI:1.05~1.20;P<0.05)是重症肺部感染病人使用利奈唑胺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药前血小板值( OR=0.99;95%CI:0.98~ 0.99;P<0.05)、用药前白蛋白( OR=0.84;95%CI:0.77~0.93;P<0.05)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利奈唑胺用药时间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病人用药前白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影响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 201例,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 20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 399例(占57.1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分别占45.60%、19.76%;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使用频次位于前3名。其中,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的频数为823(占34.31%),预防用药疗程>48 h的频数为855(占35.64%)。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仍然存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学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