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直接法与间接法CT血管造影(CTA)在评估透析患者上肢血透通路功能不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2例慢性肾衰竭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后通路功能不全的透析患者,分别进行直接法(15例)和间接法(61例)上肢CTA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三维处理,观察血透通路及并发症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扫描方式上肢血管的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动脉瘤、侧支血管显示,以及对比剂用量和一般资料;以DSA结果或临床资料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方法诊断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等一般资料及内瘘血管狭窄程度、动脉瘤、侧支血管的显示等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与间接法CTA均可清晰显示血管,两者评分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直接法上臂及前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间接法,间接法中心静脉图像评分高于直接法,直接法对比剂使用量明显少于间接法;直接法与间接法均可准确评估上肢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法和间接法C...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 对38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利用机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90例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并以此为金标准,比较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只是用于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能力,未涉及有无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左、右冠状动脉1~2级分支,显示率为100%;3级分支显示率为87%;4级分支显示率为51%.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显示158处不同程度狭窄,其中<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86.7%,≥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93.8%.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低低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的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安庆市立医院确诊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60例,按照检查排号顺序的奇偶数分成三低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三低组患者行三低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30 mL,注射速率为3 mL/s,管电压70 kV;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注射速率为5 mL/s,管电压120 kV;两组均采用适应统计迭代重建(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和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平均值以及其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三低组辐射剂量(ED)平均值[(0.24±0.02) mGy]低于对照组[(2.63±0.19)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为[(102.00±8.12) mGy·cm],对照组为[(1 145.12±81.03) mGy·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781)。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三低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 kV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三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6例(100%),咳嗽21例(80.8%),可伴随肌肉酸痛、胸闷、腹泻或呕吐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15例(57.7%),高于正常4例(15.4%),低于正常7例(26.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0例(38.5%)。15例(57.7%)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26例COVID-19患者CT表现均有异常,6例(23.1%)表现为单侧肺叶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0例(76.9%)双侧肺叶受累。6例(23.1%)患者双肺所有肺叶、肺段均受累;局灶性病例中以右肺下叶受累最多见10例(38.5%)。26例COVID-19患者可见下述一种或多种征象:磨玻璃影像(ground glass opacity,GGO)16例(61.5%),以胸膜下分布为主;6例(23.1%)表现为GGO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38.5%)为小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7例(26.9%)为大片状实变影;8例(30.8%)可见网格状或纤维条索影;5例(19.2%)患者可见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4例(15.4%)患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象;1例(3.8%)患者可见少量胸腔积液,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为多部位、外周、胸膜下、下叶分布的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胸腔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少见,CT检查为该病的早期防控、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临床影像学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AGC)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人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158例和验证组58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及计算机断层成像(CT)影像学征象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R 3.5.3软件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216例病人中,13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86例淋巴结转移阴性。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饮酒史、瘤周脂肪浸润、强化程度、CT-淋巴结状态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在术前胃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饮酒史、瘤周脂肪浸润、CT强化程度、CT-淋巴结状态、PLR>161是术前预测胃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饮酒史、瘤周脂肪浸润、CT强化程度、CT-淋巴结状态及PLR构建预测胃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模型ROC曲...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的差异,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因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甲状腺CT平扫定位+灌注成像检查.良性结节40例,其中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恶性结节11例,全部是甲状腺癌.计算各灌注参数的平均值,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甲状腺灌注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和轮廓,并计算病变内部的组织灌注参数.良性结节组BF(249.89±43.95) ml·min-1.100g-1、BV值(28.69±6.17)ml·100g-1、TTP值(15.21±2.60)s、PS值(39.30±7.21)ml·min-1.100g-1.恶性结节组BF值(258.80±44.47) ml·min-1·100g-1、BV值(28.15-±3.02) ml·100g-1、TTP值(13.56±1.25)s、PS值(66.63±12.07)ml.min-1·100g-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V值及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9;P =0.555),PS值及TT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48).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的波形不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缓降(Ⅲ)型,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平台(Ⅱ)型.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可提供一定的补充信息,PS在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TDC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6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按结节在肺内位置分为肺周围型病变组(52例)和肺中央型病变组(14例),再按结节最大径分为≥5 cm组(28例)和5 cm组(38例),分别统计诊断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6例患者诊断成功58例,诊断成功率87. 9%;肺周围型病变组中46例诊断成功,诊断成功率88. 5%,并发症发生率48. 1%,肺中央型病变组中12例诊断成功,诊断成功率85. 7%,并发症发生率28. 6%,2组的诊断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节最大径≥5 cm组中诊断成功率85. 7%,并发症发生率28. 6%,5 cm组中诊断成功率89. 5%,并发症发生率55. 3%,2组诊断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诊断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等优点,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使用各类影像学手段建立老年男性肝硬化与乳腺发育症相关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肝硬化老年男性病人12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0岁。确定病人Child-Pugh分级,根据是否乳腺发育分为乳腺发育症组(n=53)和无乳腺发育症组(n=70)。采用CT、MRI或BUS影像学资料估算病人乳腺体积(V乳腺)、体表面积(BSA)、标准化乳腺体积(R乳/表)、正常肝脏体积(V肝脏),区域增长或容积测算技术测定病变肝脏体积(V病肝)、肝脏体积变化率(R),涂氏肝硬化影像学分级评估肝脏图像。结果乳腺发育症组病人中19例呈单侧增大,34例呈双侧增大,单侧和双侧乳腺增生病人的R乳/表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V乳腺、R乳/表、Child-Pugh分级、Child-Pugh评分和肝硬化CT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V病肝、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将2组病人分别分为A、B、C级,其中乳腺发育症组病人V乳腺、R乳/表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均有增加趋势(P < 0.05~P < 0.01),且与无乳腺发育组各对应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病变肝脏的V病肝、R随肝功能分级增加均有减小趋势(P < 0.01),但2组各相应肝功能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发育症组病人的V乳腺、R乳/表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涂氏肝硬化CT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V病肝、R与肝功能分级、涂氏肝硬化CT分级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结论综合使用各类影像学手段测量肝硬化老年男性病人的乳腺体积增大情况,可以帮助推断和评估病人肝功能损害和肝脏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