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990年12月~1996年12月,12例男性骨盆骨析所致后尿道复杂性狭窄患者,经采用会阴途径,切除前列腺尖部尿道狭窄段,将球部尿道与前列腺部尿道作端端外翻吻合术。全部患者随访6月~2年,除1例再次尿道狭窄作尿道内切开治疗外,其余11例均一期正常恢复排尿功能,无尿失禁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2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a2b进行膀胱灌注,并与同期作丝裂霉变C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的59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为8.5%,优于同期丝裂霉素C灌注的预防效果,而且并发症和副作用极少。结论 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a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疗效确实,毒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2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α2b进行膀胱灌注,并与同期作丝裂霉素C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的59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为8.5%,优于同期丝裂霉素C灌注的预防效果,而且并发症和副作用极少。结论 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α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实,毒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缪起龙,刘锦民,曲静伟1993年7月~1994年2月我们应用国产环丙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78例,取得良好疗效;同时进行了药物对前列腺渗透能力的测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门诊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  相似文献   
5.
6例患者给予静滴诺氟沙星注射剂400mg,于滴注结束后的不同时刻采血,用紫外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显示:滴注完后即刻、0.5h、1.0h、4.0h和12.0h时的血清浓度分别为6.8、3.4、2.1、1.5和0.4 g/ml。有关血清浓度按二室模型处理得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4.10.8g/ml、B=2.60.3g/ml、t  =0.26 0.08h、tβ=4.560.47h.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前列腺炎(B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除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其余革兰氏阳性菌一般不引起BP。大多数抗菌药物较难透入前列腺液中。新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前列腺液中可达较高水平,是目前治疗BP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5年始先应用内腔镜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经腰部切口切除肾及输尿管共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42~67岁。左侧2例,右侧5例。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癌5例,肾盂下组织不典型增生1例,输...  相似文献   
8.
晚近性传播疾病(STD)的研究显示,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已超过淋病双球菌(淋菌)所致的感染。耐青霉素淋菌的日益增多,耐四环素沙眼衣原体的出现,近半数病因未明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以及尿道炎综合征和盆腔炎性疾病(PID)常系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从而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1989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STD的治疗方案中将第三代头孢菌素列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量问世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子宫黏液变性较透明样变性略见少,肿瘤组织液化形成大小不等的空腔隙,是由于血供不足时基质解聚而形成,切面见变性区呈棉絮状,有透亮的黏液积聚,肿瘤内形成大小不等的黏液腔,肿瘤质地变软,成囊状,这类囊性肿瘤占该院肿瘤总数的1.9%,囊内含淡黄色黏稠样液体,临床检查与卵巢囊肿及妊娠子宫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及重度少弱精子症不育与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选择122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对照组90例为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性。按照欧洲男科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检测指南推荐Y染色体序列标签点筛查AZFa、b、c区域的微缺失。结果两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122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13例(10.06%),共5种缺失类型,其中AZFa 1例,AZFb 1例,AZFc 8例,AZFb c 2例,AZFa b c 1例。对照组90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分子遗传学筛查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