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一唯  李育  陈秉宇 《浙江医学》2016,38(16):1348-1350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输血对策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6例AIH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03例。A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筛选ABO、Rh血型系统与患者相同的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采用反应强度最弱且凝集强度小于自身对照的红细胞悬液,制成洗涤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B组患者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红细胞不相合输注治疗AIHA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A组患者Hb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AIHA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与最少不相合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HBsAg阴性献血者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探讨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PCR实时定量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1698例HBsAg阴性献血员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1%,其中HBsAb( )、HBcAb( )模式组占5.71%,HBV-DNA阳性率为7.22%;HBsAb( )、HBeAb( )、HBcAb( )模式组占3.60%,HBV-DNA阳性率为8.20%;HBcAb( )组占6.60%,HBV-DNA阳性率为4.46%;HBeAb( )、HBcAb( )模式组占2.77%,HBV-DNA阳性率为8.51%;HBsAb( )模式组占38.48%,HBV-DNA阳性率为1.21%;全阴模式组占46.94%,HBV-DNA阳性率为2.26%。结论对于HBsAg阴性的献血者,HBV-DNA检测对于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应该探索更为经济、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快速可靠的检测细菌感染的新方法。方法用PCR技术扩增实验室保留株10株的16SrRNA基因,以乙型肝炎病毒-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类基因组DNA为对照,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采用10倍比稀释法进行该方法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对所测细菌株均获得475bp扩增产物,而与乙型肝炎病毒-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PCR最低能检测1.5×104/L大肠埃希氏菌。结论16SrRN基因PCR检测细菌感染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快速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柱凝集法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库工作中,测定血型是一项常规试验.按卫生部<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输血前必须进行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以保证血型的正确性,防止因误输血型不配合的血液造成医疗事故.作者采用柱凝集法检测ABO血型,对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PCI术后早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测定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3例PCI术后患者使用TEG测定出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的最大血块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和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阿司匹林反应性根据AA-IR分为低(<50%),中(50%~85%),高(>85%)。氯吡格雷反应性根据ADP-MA分为低(>47 mm),中(31~47 mm),高(<31 mm)。根据2种药物的反应性组合为联合高反应组、联合中反应组和联合低反应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SAQ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植入支架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前SAQ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4周SA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联合低反应组患者的SAQ评分较其他2组相对较低(P<0.05)。术后SAQ评分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性(Pearson法)。结论 PCI术后早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与SAQ评分具有相关性,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可能是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绞痛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秉宇  谢一唯 《检验医学》2007,22(5):609-610
目的探讨玻片凝聚胺法(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玻片凝聚胺法与凝聚胺法(MP)、微柱凝胶法(MGT)进行比较。结果用SP检测15例输血患者血清样本中的特异性同种抗体,结果皆为阳性;120例MP交叉配血阴性的样本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用AB型血清,3种方法的滴度均为0。结论SP可以有效地用于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临床交叉配血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问题更为科学的血小板输注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以筛选阴性的供者血小板;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的报告,给165名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23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输注随机选取的ABO同型的供者血小板,作为对照组;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计数血小板,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165名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541人次,阳性率为58.41%(316/541),阴性为41.59%(225/541);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血小板的有效率为83.56%(122/146),输注阳性的供者血小板的有效率10.53%(2/1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0.43%(7/23);比较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血小板的有效率和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阳性的供者血小板有效率,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应尽可能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筛选阴性的供者血小板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应进行输注后效果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和输注后效果的评估是临床解决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PTR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高粘滞综合征的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输血治疗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高粘滞综合征的WM患者8例,筛选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与WM患者相同的红细胞悬液,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配血,同时做患者自身对照,选取凝集小于对照的献血员红细胞,制成洗涤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以改善贫血。结果 8例具有高粘滞综合征的WM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Hb)值明显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高粘滞综合征的WM患者与同期血液病患者输血后Hb升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溶血指标检测均未显示溶血迹象。结论本研究实施的方法对具有高粘滞综合征的WM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供输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骨藤粗提取物(MTE)不同组分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新型四氮唑盐法(MTS)检测MTE的Fr1、Fr2、Fr3组分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r2对C6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Fr2对C6细胞的Bax、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E的Fr1、Fr2、Fr3均能显著抑制C6细胞的增殖(JP<0.05),与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相比抑制率也较高(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0.32、52.30、83.83 μ g/ml.经80、160 u g/ml的Fr2处理24 h后,可有效促进C6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P<0.05),其周期被阻滞在G2期;Fr2相同方式处理后,C6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分别提高到(124.80±7.68)%和(380.30±6 91)%;Bcl-2表达水平分别降低到(84.20±3.10)%和(34.20±4.80)%(P<0.05).结论 MTE能够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中主要有效成分Fr2能够诱导C6细胞发生G2期周期阻滞,并通过影响Bax和Bcl-2的表达,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婴幼儿ABO血型正反血定型结果不合情况,探讨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生成变化趋势。方法:对1 177例婴幼儿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婴幼儿标本1 177例,舍去AB型标本198例,其余979例标本中,血型IgM抗体生成与文献数据比较呈提早趋势。结论:应重视婴幼儿血液检测特别是新生儿正反定血型和交叉配血,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