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谷福根  郝朵 《中南药学》2014,(6):528-53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富马酸比索洛尔(BF)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大鼠灌胃给予BF后的体内药动学。方法以酒石酸美托洛尔为内标,采用HPLC-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色谱柱:Wondasil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 mol·L-1磷酸氢二铵缓冲液(35:65);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75 nm与305 nm;柱温:室温。大鼠灌胃给予0.45 mg·kg-1的BF后,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并估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BF在4.0128.0 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提取回收率为88.52%128.0 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提取回收率为88.52%96.3%,定量下限为4.0 ng·mL-1。大鼠灌胃给予0.45 mg·kg-1的BF后,其体内消除半衰期为2.5 h。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准确度与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BF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富马酸比索洛尔鼻喷剂及其附加剂对蟾蜍上颚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 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0 mg/mL去氧胆酸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比较100 μL富马酸比索洛尔鼻喷剂、25 mg/mL富马酸比索洛尔溶液、5 mg/mL三氯叔丁醇溶液以及30 mg/mL 2,6-二甲基-β-环糊精(2,6-DM-β-CD)溶液对离体、在体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LTCM),并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 离体实验中对照组测得的LTCM为最大值,黏膜表面和纤毛清晰完整,纤毛运动活跃。25 mg/mL富马酸比索洛尔溶液、5 mg/mL三氯叔丁醇溶液和30 mg/mL 2,6-DM-β-CD溶液组黏膜纤毛持续摆动30~50 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后,则又很快恢复摆动,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且黏膜表面完整,未见纤毛脱落现象。在体实验中对照组黏膜表面完整,纤毛运动非常活跃,测得其LTCM为300 min,富马酸比索洛尔鼻喷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富马酸比索洛尔鼻喷剂及其附加剂经鼻腔给药后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较小且为短暂和可逆的,为今后研究该药物的鼻腔给药新制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H值对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F)的化学稳定性及油水分配系数(P)的影响,为研制BF的粘膜给药液体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BF的浓度;在不同pH值下,分别测定BF在80℃下的降解百分率以及在25℃下正辛醇-水/缓冲液系统中的P值。结果:在所考察pH值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BF的降解百分率逐渐减小,在pH大于4.0时,BF的降解速率趋于零。BF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P值为0.23;在正辛醇-缓冲液系统中,pH为2.0~7.0范围时,药物的P值均小于1,在pH大于7.0时,P值显著增大。结论:pH值对BF的化学稳定性以及P值均有明显影响。选择适宜的pH值,对研制BF的粘膜给药液体制剂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主、客分子间静电力对离子型环糊精与解离型药物间包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包合机制。方法:以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作为模型药物,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包合材料,分别在酸、碱及中性3种环境下,研究SBE--βCD对NFX紫外吸收光谱(UV)的影响,并测定SBE--βCD对NFX增溶作用的相溶解度图、包合物稳定常数(Ka)以及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在上述3种环境下,SBE--βCD对NFX的UV图谱的影响不同,相溶解度图、包合物Ka值也有差异,但包合作用热力学机制相同,表现为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结论:静电力对离子型环糊精与解离型药物间的包合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师对1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引起药物性肾损伤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报道,建议医师将患者用药更换为西罗莫司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同时给予患者用药教育和监护。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疾病控制平稳出院。临床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对药源性疾病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并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郝朵  谷福根 《中南药学》2012,10(5):373-376
注射型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injections,SRI)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途径给药,用于机体局部、靶部位或植入注射,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延长药效的制剂[1].有少数可用于静脉注射.药物释放时间一般可达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尽管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口服途径使用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口服使用药物会导致药物的活性成分损失,或由于水溶性差或生物膜通透性低而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必须采用注射给药.普通注射剂常需每日给药数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药浓度波动很大,毒副作用明显.基于普通注射剂的上述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SRI的研究高度重视,并已成为药剂学与新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2-3],已经有不少的产品上市使用.以下就SRI的特点、种类、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促进SRI在我国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郝朵  刘俊保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396-3400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所有抗菌药物致ADR报告270例,对其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处理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0岁和>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5.6%、29.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5.6%;引发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36.8%;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分别占47.7%、23.6%;大部分患者ADR给予对应处理预后较好;用药后1 d内发生ADR最多,占63.7%。结论 临床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发现ADR后要及时处理,减少ADR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