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黄石市中心医院不同年龄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痰培养检出病原菌的554例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40~65岁和≥ 65岁患者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0~65岁患者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18.54%)、铜绿假单胞菌(15.89%)和大肠埃希菌(13.58%);≥ 65岁患者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51%)、鲍曼不动杆菌(15.43%)和大肠埃希菌(14.15%)。≥ 65岁患者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显著大于40~65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显著小于40~6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岁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普遍大于40~65岁患者,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石市中心医院AECOPD患者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不同年龄段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并不完全相同。依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是治疗AECO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蔹莓对外科化脓感染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建立80只小鼠局部化脓感染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乌蔹莓组、四环素组、鱼石脂膏组及对照组。结果乌蔹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鱼石子膏组及对照组(P<0.01),与四环素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乌蔹莓对外科化脓感染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等的水平变化,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9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87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外周血Foxp3 mRNA和SCCA以及糖类抗原CA50、CA125水平;Pearson法分析Foxp3 mRNA与SCCA和CA50、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Foxp3 mRNA联合SCCA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癌组Foxp3 mRNA、SCCA、CA50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71±5.27 vs 2.09±1.51、13.07±1.82 vs 2.85±0.08ng/ml、49.2±13.29 vs 15.61±6.94IU/ml、51.72±15.26 vs 11.57±7.64U/ml,均P<0.01)。宫颈癌患者Foxp3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CCA含量呈正相关(r=0.577,P<0.05),但与CA50和CA125无明显相关性(r=0.013和0.08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oxp3 mRNA联合SCCA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760—0.995),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84.70%,明显高于单检Foxp3mRNA或SCCA(均P<0.05)。结论:Foxp3 mRNA与SCC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叉头状转录因子信使核糖核酸(Foxp3 mRNA)、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信使核糖核酸(RORγt mRNA)在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该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1—2017-06本院门诊及住院宫颈病变患者373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选出HPV阳性感染者158例,包括宫颈炎组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6例(CINⅠ级组25例、CINⅡ级组25例、CINⅢ级组26例)、宫颈癌组42例;HPV阴性者215例,包括宫颈炎组124例、CIN 68例(CINⅠ级组26例、CINⅡ级组22例、CINⅢ级组20例)、宫颈癌组23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3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HPV阳性与HPV阴性各组Foxp3mRNA、RORγt mRNA表达差异,分析Foxp3mRNA、RORγt mRNA与宫颈变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阳性检出率增加。HPV阳性各组宫颈病变患者Foxp3mRNA、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mRNA相对表达量在宫颈炎组与CINI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呈CIN I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宫颈炎组与CINI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呈CIN I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mRNA、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HPV阴性各组宫颈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Foxp3mRNA相对表达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7,P0.05),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57,P0.05)。结论:HPV阳性患者宫颈发生病变与其Foxp3 mRNA表达量升高、RORγt mRNA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2007年临床检验科门诊及去病房采集患者末梢血液工作人员的手,于消毒(采血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毛巾擦拭双手)前后采样,监测消毒前后手的带菌量。消毒前手的带菌量合格率为5.21%,消毒后为95.83%,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5.80,P<0.01);共检出病原菌136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02%,革兰阴性杆菌占27.31%,革兰阳性杆菌占8.81%,真菌占7.86%。提示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戴手套,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部后方可采集患者末梢血液,以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院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肿瘤患者送检的痰、咽拭子、尿液、分泌物、脓液、血液、大便等标本的微生物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测肿瘤患者标本7426例,分离出病原菌1 552株,其中肠杆科菌占43.0%,念珠菌占30.5%.葡萄球菌占13.1%,非发酵科菌占10.4%,肠球菌占3.0%.从2000~2006年肠杆科菌由57.4%下降到38.8%;念珠菌由14.4%上升到35.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83株(38.6%),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32株(64.7%).各类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痰、咽拭子标本为45.8%(念珠菌占42.8%、克雷伯菌占23.9%),脓液、分泌物标本为21.7%,尿液标本为20.4%,大便标本为6.3%,血液标本为5.7%.葡萄球菌无万古霉素耐药;肠杆科菌耐药株对亚胺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痰、咽拭子标本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以念珠菌为主,克雷伯菌其次.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和耐药株的出现是本院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应重视病原学的监测,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在临床诊疗中应针对疾病特点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17(CCL17)与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早孕女性(HEP组)、健康未孕女性(HNP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孕妇(URSA组)各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CL17与CCR4浓度。结果:HEP组中CCL17、CCR4水平显著高于URSA组和HN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中的CCL17、CCR4水平高于HN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CCL17与CCR4的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显著降低,提示CCL17和CCR4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有望成为判断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加替沙星0.4 g静滴qd;对照组28例,左氧氟沙星0.4 g静滴qd;疗程均为7~14 d.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3%和90%,细菌清除率为88%和88%;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及三者联合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情况。结果临床细菌学检查显示,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有80例(18.52%);在诊断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结核抗体分别为87.50%、76.70%、78.70%,结核杆菌培养分别为37.50%、92.61%、82.41%,结核感染T细胞分别为82.50%、88.64%、87.50%,三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8.30%、98.15%,三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可作为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三者联合时,对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具有更佳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