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93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双参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药物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周后,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动物分别记录结扎前5min,结扎后5min、1h的心电图,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扎后模型组及药物组ST段均抬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CK、CKM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不同组切片在光镜下有不同的病理变化。结论:双参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例1患者 男,51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10d,加重伴呼吸闻难急诊入院,既住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5/105mmHg(1mmHg=0.133kPa,下同),呼吸24次/min,脉搏104次/min,心界扩大,可闻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彩色多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房增大,左室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6例经治疗并取得治愈和显效的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按治疗结束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腰部防护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76,P&;lt;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时的腰椎功能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69,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2,1.95,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65,P&;gt;0.05);对照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3,1.87。P&;lt;0.05)。6和12个月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t=0.57,P&;gt;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83,2.79,P&;lt;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10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内科治疗40例,经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手术治疗66例.随访时间0.5~6年,中位时间3年.结果:内科治疗组新增甲状腺功能下降18例,外科治疗组新增甲状腺功能下降15例.结论: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严格遵守手术指征,对有气管压迫症状和无法排除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规律服药及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疗效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后遗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改善循环、语言训练、患肢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均治疗4周。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53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45例良性、30例交界性、65例卵巢上皮癌中VEGF、P 53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24.44%(11/45),63.33%(19/30)和73.85%(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卵巢癌组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8/40)、24.44%(11/45)、56.67%(17/30)、56.92%(37/65),4组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15.56%(7/45)、50.00%(15/30)、67.69%(44/6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erbB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VEGF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与P53及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4和0.23,两者均P <0.05),共同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结论 VEGF、P53及C-erbB2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及C-erbB2在癌基因方面促进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发生,共同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三种蛋白的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是一类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多是心脏排血及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患者平时可有心悸、乏力、头晕等症,严重发作时可见阿斯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而其脉证均见迟缓,属于"迟脉""代脉""结脉"等范畴。《素问·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高湿地区世居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Hp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情况及其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高湿地区胃蛋白酶原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血清标本进行胃蛋白酶原和Hp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Hp检测采用胶体金法。结果 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为(143.7±87.57)μg/L,高于阴性组(123.89±72.47)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为(19.48±13.88)μg/L,高于阴性组(12.55±9.78)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为9.09±4.59,低于阴性组的11.48±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和Hp IgG抗体检测对于世居高湿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湿Hp IgG抗体阳性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浓度较阴性人群明显增高,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较阴性人群明显降低,提示高湿环境居民胃底黏膜病变风险较大,应重视Hp和胃底黏膜的体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