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突出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根据MRI特点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并就分型和临床的关系,选择手术方式。结果两节段以下的各型突出,含有Ⅱ型或Ⅲ型突出的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动力性颈椎不稳的各型突出,均应首选前路手术;三节段以上的Ⅰ型突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Ⅱ型或Ⅲ型突出,应选择后路手术。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对手术入路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次,1次/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3、6个月时腰椎、股骨前端的骨密度、VAS评分和PINP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及其恢复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9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股骨前端骨密度均明显提高,VAS评分和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前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和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体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患者骨密度,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9岁。外伤致右手拇指末节增生3年,加重6个月人院。患者3年前劳作时不慎被金属信号线扎伤右手拇指末端,消毒包扎l周创面愈合,2个月后自拇指末端向外生长出赘生物,黄白色、质硬,至黄豆粒大小时自行脱落,约1个月左右皮肤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结合传统推拿法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结合传统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盆牵引法配合传统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JOA评分、首次牵引即刻NRS评分减分值和疗程后腰痛存在率。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首次牵引即刻NRS评分减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疗程后腰痛存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与机械骨盆牵引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等效,且即刻疼痛消除快,腰痛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膝关节疾患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膝关节病变效果比较肯定的方法。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开展,术后康复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成为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TKA术后康复治疗3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髋关节置换病例的增加,再次翻修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偏心距对于翻修手术的要求较高。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偏心距的重建方法和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于2001—12/2007—12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6年间收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8.2岁(64~75岁),初次置换至翻修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8年(5~17年)。按术中是否进行股骨偏心距重建分为股骨偏心距重建组27例,未重建组9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 方法:拍摄患者骨盆正位X射线片,对术后股骨偏心距重建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初次置换术后和翻修术后股骨矩保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股骨矩保留值与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关系。②术前模板设计所选假体与术中假体符合率。③翻修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结果:术前模板设计所选股骨假体与术中选用假体符合率为80.56%(29/36),股骨偏心距重建率为75.0%(27/36)。股骨偏心距重建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股骨偏心距未重建组(t=2.987,P=0.005)。股骨偏心距重建组髓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股骨偏心距未重建组(P=0.026)。股骨偏心距重建组、股骨偏心距未重建组初次置换术后和翻修术后股骨矩保留值差异有显著性(t=2.645,P=0.012:t=2.827,P=0.008)。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使用规范、细致的术前测量,减少术中股骨矩的损伤,重建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  相似文献   
7.
屈腕神经压迫试验诊断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综合征 (CTS)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应根据病史、体征、肌电图作出临床诊断。其中神经激惹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由于目前的激惹试验 (Phalen s试验、Tinel s试验和腕管加压试验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肌电图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因此自 1997~ 2 0 0 0年我院采用一种新的激惹试验—屈腕神经压迫试验诊断腕管综合征 ,并与其他激惹试验作比较 ,证明了屈腕神经压迫试验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试验资料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冷敷治疗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20%甘露醇脱水+局部冷敷治疗,对照组则只予以20%甘露醇脱水治疗。两组患者均于骨折后12 h、24 h、48 h 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后1 d、2 d、3 d 测量踝围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折后24 h 及48 h,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p 〈0.05),治疗2、3 d 后踝围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等待时间显著缩短(p 〈0.05)。结论:局部冷敷能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踝关节消肿,并能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9.
背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软骨退变,骨质增生进而影响到关节周围软组织致关节疼痛,负重后加重以及后期致关节变形的慢性疾病。 目的:实验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膝关节影像学参数,再先后导入各种软件建立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模拟膝关节下蹲动作,并收集下蹲过程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膝软骨表面的应力数据,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表面应力特征。 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通过影像学CT,MRI检查获得数据,将得到的数据通过Mimics软件、Simpleware软件分析后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获得膝关节软骨应力相关数据,最后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数据的对比分析,分析总结得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应力特点。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从站立到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应力一般呈现非线性递增趋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中间外侧应力应力高于正常人体组(P < 0.05),而其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靠近远端应力及前后侧应力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成功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骨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模型更接近真实膝关节的运动特征,通过模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提供膝部组织定量的生物力学数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我国此类骨折的发生率已显著提高。根据Ohldin等的报道在老年髋部骨折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比例较高,可达69%,因其固有的特点,近几年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特别关注。1骨质疏松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