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在原发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5例(85眼),其中早期青光眼39例(39眼),中晚期青光眼46例(46眼),正常人56例(56眼)。所有受试者均进行Humphery 30-Ⅱ中央30°视野(MS)及柯谛亚电生理仪分离格栅模式检查(定量检查,刺激对比度分别为8%、14%、22%、32%)、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CC)检查。结果早期青光眼平均8%SNR值小于1,中晚期青光眼平均8%及14%SNR值均小于1,早期及中晚期青光眼组梯度对比度刺激SNR值均显著小于正常(P0.05)。ic-VEP SNR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CC)及视野检查的平均光度敏值(MS)呈正相关。在早期青光眼中,14%SNR与GCC及MS相关;在中晚期青光眼中,32%SNR与GCA及MS相关。早期POAG中,8%-SNR或14%-SN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02;中晚期POAG中,8%-SNR或14%-SN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87。在早期青光眼中,ic-VEP及视野分级的加权Kappa值为0.416;中晚期青光眼中,加权Kappa值为0.689。结论 ic-VEP在POAG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及灵敏度。不同时期青光眼中,GCC及MS和不同对比度刺激的ic-VEP SNR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路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0月-2019年3月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例30眼。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内路Schlemm管成形术,经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前房,在前房内水平切开小梁网和Schlemm管内壁,切口宽约1mm,将iTrack微导管尖端对齐切口并插入Schlemm管内,进行360°扩张。术后随访3个月。Schlemm管开放情况采用海德堡前段OCT进行检查。Image J进行OCT图像分析,测量Schlemm管宽度、长度。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Schlemm管开放程度。结果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0°穿行成功率83.33%。术前平均眼压(30.43±8.65)mmHg,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4.33±3.88)mmHg、(18.21±7.52)mmHg、(16.55±4.92)mmHg、(16.61±3.99)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前降眼压药物数量平均为(2.73±0.91)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84±1.25)种、(0.75±0.91)种、(0.92±0.95)种,术后降眼压药物数量明显减少(P<0.001)。术前Schlemm管平均横径、纵径分别为(255.22±59.67)μm、(37.89±12.00)μm,术后分别为(306.11±59.44)μm、(64.22±34.62)μm(P=0.02、0.04)。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9.23%、85.00%、84.61%。术后发生前房积血者46.67%,出血性后弹力膜分离者3.33%。结论内路Schlemm管成形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严重并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