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多酚是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高效抗氧化剂,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高血脂、延缓衰老等药理和保健作用,有关茶多酚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茶多酚的抗氧化、抗炎功效使其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唾液流率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唾液分泌及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8例受试者,分别检测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和对照胶姆糖前后不同时间唾液的流率和pH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咀嚼2种胶姆糖3min内,唾液流率显著增加,在第1min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5±1.05)ml和(3.30±0.87)ml。唾液pH值也不断上升,但是与唾液分泌的峰值并非在同一时间,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咀嚼胶姆糖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pH值,有益于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与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RAU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免疫方法建立SD大鼠RAU动物模型,将RAU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溃疡糊剂组和3个TP治疗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模前后及用药前后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数量及比值。结果:实验大鼠溃疡模型成模后外周血CD4^+及CD4^+/CD8^+较成模前显著降低(P〈0.01),CD8^+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茶多酚各治疗组外周血CD4^+、CD4^+/CD8^+回升,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茶多酚各治疗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U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有关,TP对大鼠RAU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免疫调节作用与给药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微囊藻毒素对生长调控原癌基因(growth-regulate oncogene,GRO)的调控以及茶多酚对其拮抗作用,以探讨微囊藻毒素致癌机制。[方法]用Northem印记法及酶免疫法测定生长调控原癌基因的表达及蛋白浓度。[结果]实验发现NIH-313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并无生长调控原癌基因表达。微囊藻毒素能够强烈诱导GRO的表达和分泌,并且这种诱导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能够对微囊藻毒素诱导的GRO的表达和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并且这种抑制随时间而加强。[结论]茶多酚抑制微囊藻毒素对GRO的表达和分泌的诱导。本文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微囊藻毒素的致癌性,以及茶多酚的抗癌机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饮茶对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96604人(男性76864,女性19740人)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_2008年健康问卷的饮茶频率分为从不饮茶、偶尔饮茶、经常饮茶共3组,平均随访4.02年,用 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饮茶频率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1)在从不饮茶、偶尔饮茶及经常饮茶组的脑梗死累积发病率为1.517%(868/65223)、0.852%(163/22869)、1.998%(143/8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60,P =0.000)。(2)多因素 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及主要病史、吸烟、饮酒、摄盐等因素后显示,各饮茶组的脑梗死的的风险比(95% CI)分别为1.000、0.713(0.597_0.852)、0.986(0.814_1.193)。结论本研究发现适度饮茶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茶对小鼠的抗疲劳保健功能。方法给小鼠灌胃给药设低、中、高3个剂量组,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乳酸、尿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铁皮石斛茶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减少小鼠运动前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结论铁皮石斛茶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生态特性及人群皮炎暴发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茶毛虫的生态特性,以及影响人群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实验观察、实地调查茶场茶毛虫孵化、幼虫龄期、化蛹、羽化全世代特性,调查3起不同季节茶毛虫皮炎暴发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 结果镇江地区茶毛虫1年发生3代.全世代发育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3起茶毛虫皮炎暴发与茶场管理不善、没有适时灭虫,暖冬、第1代虫口基数较大有关.皮炎暴发的季节差异主要受气温影响.皮炎发生与职业、暴露机会、集居和工作环境有关,发病人数与虫口密度有关. 结论茶毛虫各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幼虫3龄期后虫口累积到一定数量,即造成人群皮炎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茶多酚摄入机体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3~4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各组均制造骨折前茶多酚生物效应,对三组大鼠进行皮下注射,A组剂量为5 mg/(kg·d)茶多酚,B组剂量为10 mg/(kg·d)茶多酚,而C组剂量为0.5 m L/(kg·d)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将每只大鼠桡骨中下1/3交界处造成左侧桡骨3 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模型,不固定;骨折后继续注射茶多酚,制造骨折后茶多酚生物效应;采用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造模后3、7、14、21 d)的骨痂厚度及骨痂成熟度。结果 1骨痂厚度:经HE染色观察,造模后3 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1 d,B组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大鼠术后3 d即可见到骨内外膜开始增厚,术后7 d骨折端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4 d骨折端肉芽组织开始重新生长,术后21 d骨折端纤维性骨痂与纤维母细胞有明显减少;C组术后3、7 d骨内外膜也有所增厚,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术后14、21 d骨痂中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及纤维性结缔组织有明显增加,出现新生血管,但是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与A、B组相比明显偏低,而且骨痂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内外骨痂改造塑形期出现较晚。结论茶多酚对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痂增殖分化,增加骨痂含量,加快骨痂的成熟,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茶对牙龈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 0 1 0年1 2月—2 0 1 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牙龈癌新发病例1 2 1例,同期经性别、年龄成组匹配,选取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363例作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牙龈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饮茶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OR=0.51,95%CI:0.29~0.90);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每日饮茶量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牙龈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均Ptrend<0.05);此外饮茶年龄≥25岁、饮茶浓度适中、饮温茶以及饮绿茶和乌龙茶也可降低牙龈癌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结果发现与吸烟者相比,在非吸烟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OR=0.40,95%CI:0.1 7~0.9 6),在非饮酒和饮酒者中饮茶的保护作用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结果并未发现吸烟与饮茶,饮酒与饮茶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饮茶是牙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且每日饮茶量、饮茶年限与牙龈癌发病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