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52例,分析其病毒分型和临床特点.结果 36名患者为EV71阳性,占总数的69.23%.有1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疹症状,有80.77%(42例)病例出现肢体抖动或无力,44.23%(23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80.77%(42例)患者白细胞(WBC)水平超过15 × 109/L.结论 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患者多出现发热、肢体抖动或无力,白细胞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寮步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寮步镇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寮步镇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628例,发病率为388.94/10万,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1.22‰;5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0~3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1.63%,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分别占83.78%和13.21%。结论:东莞市寮步镇手足口病多发在5月和10~12月,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应重点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滦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Excel软件对滦县2011-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滦县2011-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86例。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农村明显高于城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4~8月、3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及预防控制工作;同时加强高发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资源系统搜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中文文献,选取临床报道治疗无不良反应,治疗例数在20例以上,有关治疗手足口病内服汤剂154副,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n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154副中药复方中共使用158种药物2011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的依次为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等13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978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得出高频使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排序在前15位的药组有18组,其中高频复合药对有12组。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可较好地发现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复方中药对用药的规律,为临床规范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天津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2、4、5、6和10型,并分析其VP1区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提取45株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分离株核酸,利用RT-PCR法扩增其VP1基因并测序,然后根据VP1区基因核酸序列,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 45株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天津分离株分别为6株柯萨奇病毒A组2型(Coxsackie virus A2,CV-A2),14株CV-A4,3株CV-A5,8株CV-A6和14株CV-A10.柯萨奇病毒各型的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各型分离株与原型株的同源性均在71.2% ~ 85.8%之间.天津各型分离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均聚集于各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国内流行株处在同一分支内,而与国外原型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柯萨奇病毒A组2、4、5、6和10型成为天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原体,各型天津分离株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呈现一定的区域聚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5年9月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2例,按照是否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分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两组均41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率(FEV1/FVC)值都比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组的FVC和FEV1/FVC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血液灌流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血液灌流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值分别为(58.26±11.84) pg/mL和(1.52±0.65) mg/L,而对照组分别为(66.30±30.85) pg/mL和(5.29±3.73) mg/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患儿心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儿的血气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北京市房山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为预测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房山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数和同期气象因素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10与SAS9.2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月发病率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降水日数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手足口病发病数影响大的气象因素依次为平均气压、气温、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降水日数、平均风速、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结论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大、高温、高湿、高水汽压、低气压气候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高发;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预测方程可预测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兴安盟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9至2013年兴安盟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 2009至2013年全盟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655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113.71/10万、32.09/10万、18.78/10万、27.64/10万和27.49/10万,2009至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发病高峰为6至7月,≤3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58.22%;2009至2013年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测了952标本,检出阳性标本77份,其中EV71阳性标本33份,占实验室诊断病例总数的42.86%;CA16阳性标本15份,占19.4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29份,占37.66%.结论 2009至2013年兴安盟地区手足口病疫情比较平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o(TNF-o)的影响.方法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0例,其中治疗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未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入院时及治疗5d血清IL-6、IL-10、TNF-c水平和小儿危重评分(PC IS)、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时间.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儿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PC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PCIS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CIS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PCI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血清水平,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病情,缩短P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012年—2014大同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为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7/10万。地区分布:大同市11个区县除左云县外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以城区发病率最高;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呈现两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较小的高峰在10月左右;年龄分布:以1岁~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性别分布:男690例,占59.9%,女462例,占40.1%,男女比例为1.49∶1;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3年间共检测到EV71特异性片段207份,CoxAl6特异性片段338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5份。结论2012年—2014年大同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8月和10月左右,以l岁~4岁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优势病原体以CoxAl6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