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88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6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GIST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0例GIS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于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GIST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GIST患者3年生存率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肿瘤切除情况、切缘阳性情况、有无破裂、有无转移、核分裂数、Ki 67指数、NIH分级和术后甲磺酸伊替尼服用与否及服用疗程(P<005);Cox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切除不完整、切缘阳性、肿瘤破裂、肿瘤转移、核分裂数增多、Ki 67指数>5%、NIH分级高危险性、术后未进行靶向治疗皆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切缘阳性、肿瘤破裂、肿瘤转移、核分裂数增多、Ki 67指数>5%、NIH分级高危险性、术后未进行靶向治疗,临床治疗应结合各临床病理因素综合考虑,以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相关作用机理。方法:CCK-8法检测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IC_(50)为20.62μg/ml;与对照组相比,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20μg/ml、40μg/ml作用48小时可显著提高AGS细胞凋亡率;40μg/ml则可显著降低AGS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溶剂组和正常组比较,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40μg/ml可使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增高,从而使Bcl-2/Bax的比率显著降低。结论: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AGS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甲磺酸伊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ALL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VDLD方案治疗,联合组(37例)实施甲磺酸伊替尼+VDLD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联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AFF、APR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R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伊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ALL,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清BAFF、APR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私立济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最早始于1922年大夫纪念医院的护理专业培训班,至1930年创建大夫纪念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37年更名为天津市私立济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于1953年合并入天津护士学校。在经历战乱和动荡的几十年里,坚持护士教育,为临床培养出大批高端护理人才,在天津护理历史中具有广泛影响和优秀的护理传统。专题研究小组经多方资料查询,老护士走访等查找发掘该校创建和教育经历,把这段宝贵的历史留给后人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定义为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中的KIT蛋白(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间充质梭形细胞、上皮样或偶尔多形性间充质肿瘤,通常(约95%)表达为KIT蛋白,并且通常(高达90%)含有编码Ⅲ型受体酪氨酸的基因突变[1].发生在直肠的间质瘤较为少见,占所有直肠肿瘤的0.1%[2],因其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特殊的发病位置,早期诊断和治疗直肠间质瘤这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挑战性.故本文报道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并检索近10年于PubMed发表的文献,来探讨该病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和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大正主任医师运用药对治疗月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山药—鸡内金健脾通经治闭经,降香—旋覆花降气活血以通经,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以止血,花蕊石—阳起石化瘀止血治血证,醋—地榆清热凉血以收敛,川芎—白酒行气活血而祛瘀。并举医案以例证。  相似文献   
7.
马甲子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罗观堤  付宏征 《中草药》2017,48(1):36-41
目的研究鼠李科甲子属植物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结果从甲子地上部分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24-二羟基-A(1)-去甲-2,20(29)-羽扇豆二烯-27,28-二羧酸(1)、大枣烯酸(2)、3-O-原儿茶酰美洲茶酸(3)、美洲茶三酸(4)、2-O-咖啡酰麦珠子酸(5)、3-O-咖啡酰麦珠子酸(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甲子酸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化合物3的完整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8.
我室在2005年12月从一腹股沟淋巴结感染患者淋巴结穿刺液中分离出1株红球菌,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25岁,汉族,农民。因“右阴囊外伤3个月,肿胀9d,加重3d”,收住入院。诊前3月劳动时刺伤右侧阴囊,半月后愈合。近1个月来阴囊疼痛加重,阴囊上部红肿,右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化脓,有接触家畜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14例以法兰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行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并放置双通道中心静脉插管.预处理方案采用卡铂和足叶乙甙24 h持续静脉滴注,加法兰,连用4 d.结果 经中心静脉双通道持续静滴化疗药物4 d,未发生渗漏等现象,耐受性好;均发生了感染、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及严重的口腔黏膜溃烂水肿,均伴有严重的孤独感和心理负担.通过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并重视心理护理14例患儿的各种并发症均痊愈,移植成功.结论 中心静脉插管有利于顺利实施连续4 d的化疗,用法兰等预处理的移植患儿伴有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认真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诊治23例GIST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3例均经病理确诊为GIST的患者,男12例,女11例,发病年龄34~76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的发生部位:胃15例,小肠6例,结直肠2例.首发症状:消化道出血13例(62%),腹部包块4例(17%),腹痛、腹胀3例(13%),另有3例(13%)是在体检或是在行其他手术中发现.辅助检查:23例均行CT检查,均能发现病灶,内镜检查确诊2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3~15cm,,均为梭形细胞.23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率为87%(20/23),CD34阳性率70%(16/23),两者均阳性率43%(10/23).清扫31枚淋巴结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