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29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地区不断扩展蔓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森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阿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和加里尼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等三种基因分型的伯氏疏螺旋体与莱姆病发病密切相关。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媒介生物、宿主动物密切相关,不同基因型引起的临床表现差异巨大。莱姆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局灶期表现为蜱虫叮咬部位的游走性红斑,播散期可出现多发性红斑、螺旋体淋巴细胞瘤、神经系统莱姆病、心肌炎或关节炎,晚期发散期表现为慢性萎缩性关节炎和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即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本身并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分泌毒力因子,其唯一的致毒因子为外膜脂蛋白。其中,外膜脂蛋白C(O spC)相对于外膜蛋白A(O spA)以及鞭毛蛋白来说,其分子量较大。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O spC在宿主体内能引起早期免疫反应;同时O spC抗原性强,免疫O spC后可以检测出,血清中抗体的浓度明显上升。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对O sp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及其近年来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勇 《临床荟萃》1990,5(6):243-245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蜱媒螺旋体感染症。由于1975年本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Lyme镇被首次发现和证实因而得名。它是一种炎症性多系统疾病,除表现为关节炎和环形红斑外,还常伴有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种临床表现,本文简要地介绍莱姆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王建国  周蔚 《新医学》2003,34(10):650-650
选择180例伴有游走性红斑的莱姆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纯口服多西环素10日、口服多西环素10日加单剂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或口服多西环素20日。开始治疗后20日、3个月、12个月和30个月分别对疗效进行评估,基于观察和神经认知试验对临床转归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所有疗效评估时间段,3组对治疗的完全反应率均相似。20日多西环素组的30个月安全反应率为83.9%,10日多西环素组为90.3%,单剂头孢曲松加10日多西环素组为86.5%(P>0.2)。唯一1例治疗失败者(10日多西环素组)为第18日发生脑膜炎的病人。与无莱姆病的独立对照组相比,3个治…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福建南部莱姆病的发现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90年9月始进行莱姆病的调查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南部存在莱姆病。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点概况: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30’~25°15,东经116°50′~118°10′,年平均气温21.1℃,相对湿度79.4o%,年平均降雨量1532.9mm,属南亚热带气候,水、林资源丰富,适合医学动物、昆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afzelii基因型菌株GDsh1的表面蛋白VlsE保守区段,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为制备中国莱姆病重组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下载并比对PubMed上所有莱姆病螺旋体B.a型菌株的VlsE基因序列,确定保守区段,设计引物,扩增GDsh1的VlsE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载体PET-32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重组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利用重组VlsE蛋白制备ELISA试剂盒,检测83份莱姆病阳性血清,90份阴性血清以及90份梅毒血清,计算重组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科室已有的全菌蛋白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B.afzelii型VlsE保守区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lsE保守区蛋白与免疫兔血清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ELISA结果表明:重组VlsE蛋白的灵敏度60.2%低于全菌蛋白的灵敏度92.8%(P0.001);特异性分别为73.3%、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在检测梅毒血清上特异性分别为83.3%、18.9%,重组蛋白的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P0.001)。结论重组VlsE基因保守区段蛋白在莱姆病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在区分梅毒血清与莱姆病血清上,其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在莱姆病血清学检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资料现病史住院号0363×××,男性,50岁。机关干部,援疆工作2年。主诉:排尿困难2个月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和无力,于2015年9月11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我院)。2015年8月曾有鼻塞、流涕不适数天。以后觉用力时小便迸出、尿流变细、排尿不畅感。2~3 d后排尿困难、小便难以解出,小腹部胀。泌尿科检查膀胱充盈,导尿后排出大量尿液。经多家医院泌尿科行B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Human Lyme Borreliosis (LB), which is caused by Borref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 (B. burgdorferi),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major arthropo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na. We aimed to develop a 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 analysis (MLVA) assay for the genotyping of Borrelia burgdorJ:eri strains detected in China. Methods B. garinii PBi complete 904.246 kb chromosome and two plasmids (cp26 and Ip54) were screened by using Tandem Repeats Finder program for getting potential VNTR loci, the potential VNTR loci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with PCR and the VNTR loci data were analyzed and MLVA clustering tree were constrcted by using the categorical coefficient and the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 (UPGMA). Results We identified 5 new VNTR loci through analyzing 47 potential VNTR loci. We used the MLVA protocol to analyse 101 B. burgdorferi strains detected in China and finally identified 51 unique genotypes in 4 major clusters including B.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 (B.b.s.s), B. garinii, B. a[zelii, and B. valaisiana,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MLSA phylogeny studies. The allele numbers of VNTR-1, VNTR-2, VNTR-3, VNTR-4, and VNTR-5 were 7, 3, 9, 7, and 6. The Hunter-Gaston index (HGI) of five VNTR loci were 0.79, 0.22, 0.77, 0.71, and 0.67, respectively. The combined HGI of five VNTR loci was 0.96. Clustering of the strains of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and Heilongjiang was confirmed, and this situ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los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ose provinces. Conclusion The MLVA protocol esy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easy and can show strain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to distinguish the strains of Borrelia species. It is useful for further phylo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al analyses of Borrelia strains.  相似文献   
10.
左玲燕  徐珊  谢静 《现代护理》2006,12(26):2476-2477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由伯氏包柔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地性传染病,蜱为传播媒介,因首次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而得名,多发生于林区。莱姆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表现常为皮肤损害,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伴有流感和脑炎样症状,若误诊或未经治疗,晚期可侵害多系统、多脏器,出现心脏、神经损害和关节炎等,致残率较高。本病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已构成世界性卫生问题。除积极有效治疗外,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06年4月11日收治了1例莱姆病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个性化护理,取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