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2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水平氯乙烯对长期作业工人人群的健康危害,为企业日后健康防护和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市一家聚氯乙烯工厂的长期作业工人185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择无职业暴露的170例工人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环境监测、理化检验等多种手段对两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人群的肝功能、心功能、血常规,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确定职业暴露的危害阈值,作业场所的毒物浓度情况和超标范围,从环境和个体综合评价氯乙烯对人体的职业危害。结果工人在作业场所暴露时间越长,接触毒物浓度越大,头晕、失眠、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越严重,血红蛋白、转氨酶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低,心功能异常率越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乙烯的工人健康危害大,对作业工人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肝脏功能、心血管系统以及脂代谢,需要进行职业健康防护,减少作业接触浓度和时间,工龄长者危害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问卷和医院体检报告收集天津市某化工厂工龄超过1年的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体检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纳入人员345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51±8.32)岁,工龄1~34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7.00(9.00,23.00)年。腹部B超检查示脂肪肝182人,检出率为5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氯乙烯暴露、超重、吸烟、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血脂是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脂肪肝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氯乙烯暴露、超重、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男性工人脂肪肝发生的保护因素。超重是相关性最大的因素,其次是高血脂和高血压。提示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脂肪肝高发,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必要医学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3年随访观察氯乙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损伤状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氯乙烯暴露时间、吸烟、饮酒、氯乙烯代谢酶多态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对某化工厂77名氯乙烯接触工人进行随访,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试验检测染色体损伤状况,比较3年内微核细胞率变化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CYP2E1、CYP2D6基因多态;采用PCR法检测GSTT1、GSTM1基因缺失情况。[结果]2007年所检测的微核细胞率高于2004年,两者相差3.63%。(P〈0.05);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微核细胞率有随工龄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CYP2E1(CG/CC)基因型和CYP2D6(CG/GG)基因型为危险因素,两者的相对危险度(frequency ratio,FR)分别为1.29(95%CI:1.02-1.63)和1.40(95%CI:1.12-1.77);未见GSTT1和GSTM1基因型对微核细胞率变化有明显影响。[结论]氯乙烯作业工龄、CYP2E1和CYP2D6基因等因素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某氯乙烯生产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氯乙烯对相关企业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 为生产企业改进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对某氯乙烯生产企业的6个工段的在岗职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主要采用B超检查受检者肝脏,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体检各指标异常检出率以脂肪肝为最高, 达60 93%, X射线胸透异常检出率最低, 为0 93%。不同工段的职工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 =12 31,P<0 05); 各年龄组间脂肪肝检出率差异亦具有显著性(χ2=9 73,P<0 05), 且有随年龄增长检出率上升的趋势。提示, 氯乙烯可致作业人员肝损害,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车间空气监测和健康监护, 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115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70名正常人的肝血流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血流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接毒组中临床诊断为肝大或慢性氯乙烯中毒性肝病者肝血流图异常率又明显高于临床检查正常者(P<0.05)。在各种异常波型中以低平波最常见,其次是高舒张波和高房缩波。在各诊断指标中以降中峡指数、肝内阻力指数、舒张指数和收缩波时间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100.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4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含量的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加盖密封,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DB-624毛细管柱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50、0.9992和0.9977)。平均回收率为8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1.72%。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健康之友》2011,(11):191-191
1 不看价格看标识 一卷保鲜膜再贵能贵到哪里去?平摊至每次使用中的差价就更是微乎其微,所以你根本不需要看它的标价,而要仔细看包装上的标识。一般标识有PE、PVC、PVDC三种。PE是聚乙烯,保鲜膜的主流,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增塑剂,被国内公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用保鲜膜;PVC是聚氯乙烯,本身是一种硬塑料,要将它拉成透明柔软的保鲜膜。必须要加入大量的增塑剂,这可能会伤害内分泌、神经系统,甚至可能诱发癌症;PVDC是聚偏二氯乙烯,安全性也不错,但因为加工比较复杂,没有PE那么普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近一步研究不同剂量下氯乙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及生殖毒性.方法通过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法进行精子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的方法,观察氯乙烯的致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结果试验动物经氯乙烯染毒后,精子畸变试验中高、中、低染毒组畸变率分别为4.12%、2.88%、2.32%,与阴性对照组畸变率1.4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微核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微核率分别为13.1‰、9.5‰、8.4‰,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3.3‰相比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氯乙烯可能具有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