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地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忽视现况及主要原因,为有效减少其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因素,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市、大理州和临沧市3个地区为调查点,采用《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93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云南省三地区6~11岁城市流动儿童总忽视率40.7%(486/1 193),其中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80%(393/963);非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4%(93/230)。城市流动儿童男童各层面忽视率大于女童,其中安全层面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5)。不同民族中除医疗层面外,汉族忽视率都高于少数民族,其中身体(χ2=6.963,P<0.05)和情感(χ2=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云南省农村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儿童相应指标比较,云南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岁t=20.281、19.153、13.616,P<0.001;9~11岁t=7.075、13.101、8.047,P<0.001)。结论 云南省三州(市)6~11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情况较十年前有所缓解,针对流动儿童实施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家庭教育模式有所转变,“父母教育卷入”使“子女随父母进城务工”逐渐被“父母随子女进城读书”所替代,但是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适应相关问题应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层面下儿童忽视率性别差异更小,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因地制宜,注重亲子参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86例颌面部损伤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颌面部损伤后的四多特点,提出在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急救处理方面应有整体观念,强调颌面部损伤后不可忽视的四项护理。认为只要把握好抢救时机,做好急救处理,严密观察伤情,重视整体护理,伤员的转危为安,良好的预后和康复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BIT检查 ,了解BIT检查中通常检查和行动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对 2 2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BIT检查 ,分析BIT各个项目间的相关性 ,以及共同因子。结果通常检查和行动检查各合计得分在正常界限分以上或以下的患者右半球损伤的 16例中有 14例 ,左半球损伤的患者 6例中有 5例 ,少数病例有分离现象 .对BIT检查中 15个项目两变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因子分析因病例数少 ,抽出的主因子不显著。结论脑血管病患者BIT检查各个项目间的相关性很强 ,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吕斌 《家庭护士》2006,(6S):13-14
30岁的小凡疑病心理的最初起因,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日剧《神阿,给多些时间吧!》。剧中17岁的纯情美少女偶一失足就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过,小凡有充足的理由自我安慰.她既不吸毒又不滥交,没一点道理传染上这种可怕的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少年被忽视的现况,并探讨青少年被忽视的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忽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嘉兴市4所中学和芜湖市3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和忽视情况等。结果被调查的6347名中学生中,共有2296人曾被忽视,忽视发生率为36.2%,其中嘉兴市36.0%和芜湖市36.3%,独生子女35.1%和非独生子女3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忽视率45.1%高于女生27.5%(P<0.01);不同年级忽视率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三年级最高(46.3%),初一年级最低(26.4%),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忽视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χ2趋势=73.92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母亲文化程度高、成绩好是青少年忽视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级高、与父母关系差是忽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忽视现象普遍存在,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应开展防治青少年忽视的健康教育,成立防治、监测青少年忽视的相关机构,健全防治儿童青少年忽视的相关法律,进而预防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咨询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当我细心地引导来访者关注心灵中某一个被忽视的角落里的那"一小部分"后,这些小细节就像一盏航灯,常常会让整个咨询"旅程"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 对唐山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1 642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6.4%, 总忽视度为43.3, 其中医疗忽视率最高, 为17.4%, 教育忽视度最重, 为46.8。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36.7%和36.1%, 总忽视度分别为43.4和43.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教育忽视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 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岁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最大。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 发生率为17.0%, 构成比为46.7%。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 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徐州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两个乡镇,其中1个乡镇选1所小学和1所初中,另一个乡镇选1所高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项目》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33人,其中1~3年级(年龄6~8岁)112人,4~6年级(年龄9~11岁)139人,初一至高三年级(年龄12~17岁)中学生282人,总忽视发生率分别是25.3%、26.7%、38.5%,χ2检验结果示,父母工作地点变动、与父母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忽视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 家长应给予子女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更多地关注处于身心发育都较为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性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儿童性虐待研究的测量工具、发生率现状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测量工具: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常用的测量方法是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对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也有研究者使用标准化的儿童虐待量表。2发生率现状: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在性虐待发生的性别差异方面,尽管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上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危险因素:城市地区儿童遭受性虐待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等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关儿童性虐待问题的测量方法不一致,现有研究多为成人回顾性调查,有必要在测量工具标准化、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