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早期病变检出率、阴道镜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霞浦县妇幼保健院763例在阴道镜定位活检,确定宫颈病变与发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及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关系。结果①阴道镜下活检763例,年龄20~40岁,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发病率分别都是高于其他年龄组,尤其是31~40岁年龄组最高。②发现慢性宫颈炎366例占47.97%,387例占50.72%,宫颈癌10例占1.31%。③慢性宫颈炎大部分无异常图像,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异常图像主要为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镶嵌、宫颈癌图像以猪油样或脑回状为主。结论阴道镜配合病理活检筛查可有效早期诊断CIN,阻断CIN升级,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羊水量多少是反映胎儿宫内缺氧的程度,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本人取羊水过少组与正常对照组各83例作比较,对羊水过少的诊断、病因、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①孕周越大,羊水过少的比例越高,尤其以40周更为明显。②有刮宫或药流史,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妊娠合并高危因素,羊水过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与巨大儿,臀位,高龄初产妇无明显差异。⑤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高(69.80%)。④羊水量越少,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围产儿死亡率也越高。结论羊水过少可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罹患妊娠期梅毒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孕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拟调查表对5家医院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待产妇、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675例)进行面对面的产前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职业分布以干部和工人发生率较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孕前不用或少用避孕套等是罹患妊娠期梅毒的主要相关因素。配偶(性伴)患过性病占24.0%,其中患过梅毒占14.7%,拒答占9.9%。孕妇文化程度、月收入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及配偶(性伴)罹患梅毒令人堪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望赢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应作为妊娠期梅毒的重要护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钳助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两所医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产钳助产术 10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剖宫产者 10 3例进行对照。[结果 ]产褥病率剖宫产组显著高于产钳组 (P <0 0 5 ) ;而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新生儿轻、重度窒息等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 ,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38 418例妊娠期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福建省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纳入调查的对象填写调查表,在知情同意下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凡RPR阳性者进一步检测RPR滴度,并行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以确诊,共查38418例孕产妇。确诊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共772例(其中60例未分娩),对其进行孕期干预并跟踪至产后,同时将其妊娠结局与非感染梅毒孕妇的结局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孕妇“感染梅毒”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85%(712/38418),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配偶职业、经济收入、患过性病等6个因素;感染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比非感染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差:如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妊娠期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孕妇梅毒感染对围产儿影响大;孕妇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配偶职业、经济收入、患过性病等因素是福建省奸娠期梅毒感染的主要伍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罹患妊娠期梅毒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孕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5家医院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待产妇、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675例)进行面对面的产前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职业分布以干部和工人发生率较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孕前不用或少用避孕套等是罹患妊娠期梅毒的主要相关因素.配偶(性伴)患过性病占24.0%,其中患过梅毒占14.7%,拒答占9.9%.孕妇文化程度、月收入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及配偶(性伴)罹患梅毒令人堪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望赢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应作为妊娠期梅毒的重要护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本文就霞浦县2000年婚检中诊断梅毒病患者的情况做调查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0年元月1日~2000年12月31日,我院进行婚检的635例男女1方户口属本县者。 2.检查方法:被检男女双方均抽静脉血做梅毒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重则引起出血性休克,使产妇濒于死亡,因此迫切要求寻求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我院自2004~2005年以宫腔放置冰水囊治疗产后出血50例获得成功,兹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达400ml以上,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者,其中,确认系宫缩乏力出血者30例,前置胎盘出血5例。胎盘粘连出血15例。50例孕妇,孕周为36~42周,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11例,年龄18~30岁,有流产或人流史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出血量400~3000ml,平均输血2…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0~15d;路远不便者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注射,1次/周,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治疗,每次0.5g口服,4次/d,连续15d为1个疗程。随访并观察其妊娠结局。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检查,对其中RPR及TPHA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干预,以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1·d^-1,肌内注射,连续10~15d。并于出生后3、6、9、12、24个月复查静脉血RPR。结果(1)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已分娩772例,活产新生儿733例,行RPR检查626例,新生儿RPR阳性率为55.1%(345/626)。(2)RPR滴度≥1:8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RPR滴度〈1:8的孕妇(P〈0.01)。(3)新生儿RPR阳性率与孕妇治疗时机:①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前未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9.6%(330/666,P〈0.01);②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期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0.3%(240/595,P〈0.05);③孕早、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比较,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28.5%(45/158)和56.9%(95/167,P〈0.01)。孕中、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比较,新生儿RPR阳性率分别为37.0%(100/270)和56.9%(95/167,P〈0.05)。(4)RPR阳性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24个月时全部转为阴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母婴传播率、围产儿预后与孕妇RPR滴度、治疗时机有关;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RPR阳性率明显低于孕前未抗梅毒治疗者;治疗后妊娠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最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