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检测恒河猴感染了食蟹猴疟原虫后的抗体滴度,着重探讨长期感染的原虫密度和抗体滴度消长。结果表明,抗体滴度不仅在原虫密度高峰后较高,而且在红细胞内期低原虫密度阶段,甚至在原虫消失后4个多月内仍保持一定的水平。上述抗体滴度和原虫密度有规则的变化,对食蟹猴疟原虫-恒河猴模型的应用和间日疟的免疫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周围血中嗜酸粒胞细的增高与蠕虫感染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广泛注意。在人体血吸虫病、丝虫病、肺吸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内脏幼虫移行症等,这种关系是十分明显的;而大多数有组织阶段的蠕虫感染,通常都能引起某种程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普通的热带性肺脏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至少部分地与隐性的丝虫感染有关(Neva 等1978) 。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在群众性治疗血吸虫病中吡喹酮的适宜剂量和疗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706例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总剂量50mg/kg,疗程1天,238例;2.总剂量60mg/kg,疗程2天,244例;3.总剂量72mg/kg,疗程3天,224例。每天剂量分3次服。为客观地评价药物副作用,其中336例在服吡喹酮前、后共3~5天给予酵母片作为安慰剂进行自身对照比较。 所有患者除2例外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主要药物副作用为头昏、头痛、乏力等。逐日观察各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吡喹酮则与酵母片的有显著差异。治毕除2例心电图发现早搏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肌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治毕6个月粪便毛蚴孵化阴转率三组分别为1.00%(131/131)、96.9%(126/130)及99.2(127/128)。结果表明三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相仿。因此,总剂量50mg/kg的一天疗法在群众性治疗中同样可取。  相似文献   
4.
丝虫病的诊断,除有明显体征的病例外,目前仍以采血检查微丝蚴为主要方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厚血片法。而掌握好采血季节、时间、血量、次数、血检率和厚血片的制作及镜检等等,对提高微丝蚴的检出率是很重要的。一、血检季节:末梢血液中微丝蚴的数量多寡,因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夏季末梢血液内微丝蚴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以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在体外对156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包括19例切脾的晚期病人)细胞免疫状况的观察结果。初步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病各期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变化,但处于低水平的状况。其中,急性期患者低水平状况非常明显,而慢性和晚期患者之间无显著不同。然而,多数血吸虫病患者对PHA的应答正常,且各期患者对PHA的应答能力无明显差别。晚期病人巨脾切除者和巨脾者比较,机体细胞免疫的状态和对PHA的应答能力均无明显变化。上述病人在用LMIT测定同时,还做了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及环卵沉淀试验,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血吸虫沉淀抗体的存在与否对LMIT的结果无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食蟹猴疟原虫一斯氏按蚊(Plasmodium cynomolgi—Anopheles stephensi)系统猴实验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用于对杀组织期抗疟药的试验方法及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5-对氟苯氧基伯喹等药物对食蟹猴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杀灭作用,并证明此动物模型适用于组织期杀灭药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家兔静注吡喹酮45mg/kg时,心跳减慢,心音增强。注毕2~5分钟血压由给药前的86±2mmHg升至121±2.5,随后缓降,20~30分钟后逐渐恢复。兔心律失常皆发生在升压高峰或其后缓降时。氯丙嗪、酚苄明和异搏停可预防和对抗吡喹酮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溴化六甲烃铵、酚妥拉明和奎尼丁可明显降低吡喹酮所引起的血压升高,但对心律失常无效。初步认为吡喹酮引起家兔心律失常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但不能排除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所生化代谢的研究发现氟乙酸钠有显著的杀日本血吸虫的作用,作者等据此合成了125个氟乙酰胺类化合物。动物实验治疗结果证明,122个化合物有抗血吸虫作用,其中21个化合物的减虫率达90~100%,而毒性较之氟乙酸大幅度地降低,有些化合物剂量可高达5~10mg/鼠,但离进行临床试验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用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101例(其中早期60例,晚期4例,有夹杂症37例),粪便毛蚴孵化阳性者于用药后第3天及1个月复查,阴转率均为100%,第3个月复查亦高达97%。该药副反应一般很轻,但有14例出现心血管反应,值得注意。作者认为该药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卵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制成匀浆。离心后上清液为水溶性抗原(JSEA)。沉淀用8M尿素提取,得尿素溶解性抗原(JEU)。用动力学酶标固相免疫方法(K-ELISA)进行测定,JEU的抗原总活力得量为JSEA的2.83倍。将JEU通过Bio-Gel A 50 m柱分得的JEG_3为稳定的不含尿素的高抗原活力成分。作为诊断用抗原,应用K-ELISA对血吸虫病人血清进行测定,JEG_3较JSEA为敏感。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区带电泳转移酶标免疫印斑技术,薄膜聚焦电泳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均表明,JSEA和JEG_3含有不同的蛋白质抗原成分,前者各组分的分子量在20万道尔顿以下,后者则主要为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在40万道尔顿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