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对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与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24份病人标本和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株;血清型分布为O4:K8 4株,O3:K6 19株,O4:KUT 1株和O3:KUT 1株;分离到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tlh+trh-;PFGE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血清型菌株分为不同的簇,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条带型间存在1~2个条带的差异,菌株间存在关联。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诊断并分析l例新生儿疑似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父亲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均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沙门菌H抗原诱导方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分型。方法将沙门菌接种于M肉汤过夜培养进行鞭毛诱导,吸取少量再次进行M肉汤2次诱导,取诱导后的肉汤进行沙门菌血清型鉴定,同时用血平板-滤纸条搭桥法和软琼脂法比对。结果 30株沙门菌同时用3种不同的方法诱导,应用M肉汤法一般1~2次都能鉴定出来,效果比搭桥法和软琼脂法好。应用M肉汤法对36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诱导1次的分型率为81.30%,诱导两次的分型率为97.02%。结论 M肉汤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诱导效果好,适合用于沙门菌血清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探索更优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快速溯源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筛选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对DEC菌株进行MLVA分型,并将该方法与金标准PFGE进行比较评估。结果PFGE分型方法将58株DEC分为43种带型,其中3种带型成簇,多样性指数(DI)值为0.965。 MLVA分型方法将58株菌分为42种带型,4种型别成簇,DI值为0.955。 此外,2种方法对2起暴发菌株的分型结果一致。结论MLVA方法与PFGE方法对深圳地区的58株DEC菌株的分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LVA具有快速、简便、通量高的特点,使得MLVA优于PFGE分型方法,在疾病监测、疾病暴发调查中将会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2002-2008年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副溶血弧菌主要血清型和分子分型以及毒力因子分布,分析新O3:K6型克隆群与国际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对2002-2008年深圳地区1005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荧光PCR方法对68种不同血清型的28 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tlh、toxR、tdh和trh毒力基因检测;对281株菌株进行orf8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不同分离时间的5种主要血清型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根据有代表性的分子分型图谱选取82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GS-PCR检测,并选取60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toxRS基因测序;进而对41株O3:K6和O1:K25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采用eBURST软件分析进化关系.结果1005株菌共得到79种不同的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O3:K6、O4:K8、O1:K25、O1:KUT、O4:K68、O1:K56和O9:K44,所占比例分别为57.9%、8.16%、5.27%、5.87%、1.39%、1.39%和0.99%.243株为tlh+、toxR+、tdh+、trh-,37株为tlh+、toxR+、tdh-和trh-,1株tlh+、toxR+、tdh+和trh+.35株O3:K6型菌株的MLST序列类型为ST3,是同源复合体CC3,O4:K8型副溶血弧菌的序列类型为ST189,无同源复合体.结论深圳地区主要流行的副溶血弧菌为tdh+、trh-的O3:K6、O4:K8和O1:K25菌株,2006年后出现O1:K56、O9:K44、O3:K29、O4:K9新的血清型;其中O3:K6血清型属于新的O3:K6克隆群,与其他国家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属于同一克隆群,同时也存在新、旧克隆群.血清的多样性和新旧克隆群的存在是造成深圳地区副溶血弧菌腹泻病高发态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 1 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06%;感染病例年龄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中青年为主,病例集中在5-9月夏秋季。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45.9%和31.1%。ETEC以O159最多,2株及以上PFGE带型一致的菌株有5簇;其他型别DEC血清型和PFGE带型均较分散。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腹泻病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菌株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带型较分散,应警惕ETEC的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致腹泻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学特征及毒力基因和质粒携带情况,探讨其与耐药性/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6 株不同来源(食物中毒、外环境及健康人群)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生化、药敏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PCR检测常见的毒力基因;提取质粒后电泳并切胶回收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不同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生化特征基本相同,且均具有常见的毒力基因ureCrsmAhpmAzapA。但各菌株PFGE分型和药敏结果不同,其携带质粒情况也各异。对其中2 株菌存在的小质粒测序后发现,该质粒长2 683 bp,主要编码qnrD 基因,与耐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结论 采用传统的生化分析及常见的毒力基因鉴定方法,无法区分不同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可利用PFGE和质粒分析。耐药菌株中普遍存在的质粒与菌株的耐药性相关,存在多个质粒的菌株其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2021年深圳市急性腹泻人群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及基因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系统主动监测的急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数据收集和统计, 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划分克隆群并分析血清型, 毒力基因及多位点序列型别,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位点差异分析2019—2021年腹泻监测人群的暴发簇。结果 2013—2021年深圳市15家哨点医院共监测急性腹泻病例48 623例, 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 135株, 阳性分离率为2.3%。全基因组测序共获得852株菌的基因组数据, 序列分析获得29种血清型、21种已知ST型和5种新ST型, tdh+trh-菌株占比达93.2%;种群结构包含8个全基因组克隆群(CG), 以CG3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CG189。CG3以O3:K6血清型和ST3序列型为主;CG189以O4:KUT、O4:K8血清型和ST189a、ST189序列型为主。2019—2021年共发现13个基因簇, 包含154个病例, 以及发现30个暴发簇, 其中29个暴发簇均由CG3菌株引起。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