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轮状病毒腹泻小儿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腹泻小儿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变化。方法收集3岁以下因急性轮状病毒腹泻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小儿75例,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3、4、7、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起病时间在3d以内的小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3、4、7、8 mRNA的表达水平都有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TLR2、3、8 mRNA表达在发病7d和14d时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TLR4 mRNA的表达在病情较重的患儿比较轻的患儿高,P<0.05。结论多种TLR参与了轮状病毒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启动和调节。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感染儿童后常常引发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通过对Hp相关毒力因子(VaeA、cagA、ieeA)的不同基因型和儿童宿主胃肠疾病相互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检测Hp感染患儿毒力因子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研究其对临床指标的作用影响,对于确定Hp毒力标志,评估儿童临床病情及预后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发现,儿童背景基因及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部分决定着宿主对Hp感染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3.
鼻胃镜检查在儿科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470N5型鼻胃镜的性能与其在儿科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G-470N5型鼻胃镜对60例上消化道病变患儿进行观察,分经口插入法和经鼻插入法二组,经口插入法组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经鼻插入法组对鼻腔追加利多卡因喷雾麻醉或呋喃西林麻黄素点滴。结果经鼻腔插入28例,32例经口插入,均能顺利完成上消化道检查。其中28例(46.7%)检查时安静,无明显反应;27例(45%)有轻度恶心不适,5例(8.3%)有明显恶心反应和烦躁不安。应用鼻胃镜对食管、幽门狭窄及2 d新生儿进行检查,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鼻胃镜由于外径超细,镜身柔软,适宜于儿童,尤其对吞咽困难、狭窄腔道更具有应用优势。较普通胃镜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患儿会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最终将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将影响其智力的发育[1]。我院2003年开始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行超声诊断及治疗随访,现将40例患儿的诊治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13岁,平均(7.58±2.25)岁,均为无胃肠道症状,自愿接受胃动力学检查的健康儿童。FD患儿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14岁,平均(7.16±2.71)岁,病程11个月~7年。均为我院消化门诊确诊的FD患儿…  相似文献   
5.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特点,以提高对小儿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2年3月至200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3例炎症性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炎症性肠病以男童发病为多,腹痛、腹泻、便血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e,CD)的共同表现,而血便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腹痛多见于Crohn’s病,肠外表现Crohn’s病更为多见。病变部位,溃疡性结肠炎以乙状结肠分布为主,Crohn’s病以末端回肠、回盲部分布为主,与成年人炎症性肠病相比,病变累及范围更广。结论需建立统一的小儿炎症性肠病活动指标,对炎症性肠病进行系统管理,尽早做出诊断,避免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7.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预后和误诊原因。方法本院2006-2008年收治EG患儿11例,对其病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G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5例)、腹泻(7例)、便血(5例)、低热(2例)等。2.EG患儿中54.55%的过敏体质与EG发病密切相关。3.所有患儿中,18.18%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高明显,可随症状缓解而下降。4.患儿内镜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可见到黏膜片状糜烂、浅溃疡、散在充血斑或出血点,以胃窦、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回盲部最明显,活检可见大量EOS浸润。5.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10例(90.91%)黏膜型CT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无特殊发现,1例(9.09%)肌型肠壁肌层受累时见不全梗阻。6.激素为治疗EG的一线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并使EOS恢复正常。7.本病是一种自限性变应性疾病,虽可反复发作,但长期随访未见恶变,多数预后良好。结论EG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胃肠黏膜组织中EOS增多是诊断的关键。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明确诊断需依靠活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8.
急性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免疫应答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小儿在轮状病毒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 采用EIJSA方法检测血浆和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腹泻患儿血浆中轮状病毒特异性聊价gG抗体和大便中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及CD19细胞亚群比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腹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p40 mRNA的表达升高。粪便和血浆中IgA抗体的滴度与患儿腹泻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小儿早期出现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特异性抗体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并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反复呕吐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一大症状。本研究对30例反复呕吐的FD患儿,在应用多潘立酮治疗前、后进行体表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查,旨在评价多潘立酮对儿童呕吐型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