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我院收治拟行接受PCI治疗的76例高龄ACS患者,分别采用普通肝素以及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分析比较手术治疗24 h、30 d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出血率。结果术后1 d以及术后30 d比伐卢定抗凝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普通肝素治疗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比伐卢定抗凝治疗接受PCI治疗的高龄ACS患者,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徐莎莎  王玉  邱海龙 《中草药》2012,43(1):139-142
目的研究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观察4个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单体番荔枝塔亭戊(squamostatin-E,1)、番荔枝塔亭甲(squamostatin-A,2)、去乙酰紫玉盘素(desacetyluvaricin,3)、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4)对移植性肝癌Heps和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体质量与肝、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高剂量(60μg/kg)、化合物3和4低剂量(15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51.6%、32.5%、63.4%;化合物2和3高剂量(60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1.2%、70.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62.2%。化合物3高剂量对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63.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48.9%。结论化合物1~4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番荔枝总内酯7和14 mg·kg-1组,分别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1h后取血,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激酶(CK)水平;BCA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素法分别测定心、肝和肾线粒体中蛋白质浓度、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和ATP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组织中Ca2+和活性氧类(ROS)浓度。结果番荔枝总内酯14mg·kg-1组大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细胞轻微肿胀;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BUN和CK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50.0±1.4)U.L-1,(126±11)U.L-1,(6.13±0.15)mmol·L-1和(293±13)U.L-1升高到(59.0±2.6)U.L-1(P<0.05),(176±12)U.L-1(P<0.05),(12.9±2.05)mmol·L-1(P<0.01)和(480±97)U.L-1(P<0.05),血清Cr水平无明显变化。心、肝和肾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22.6±4.9),(72±10)和(34±4)μmo.lg-1蛋白.min-1降低到(7.5±1.7),(54±10)和(26±6)μmo.lg-1蛋白.min-1(P<0.05,P<0.01);心、肝和肾组织ATP含量由溶剂对照组的(10.4±2.1),(6.8±1.6)和(12.5±3.4)nmo.l L-1降低至(2.2±3.4),(3.4±1.2)和(5.5±1.1)nmol·L-1(P<0.05,P<0.01);心肌细胞中Ca2+和ROS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分别由7.37±0.64和14.8±4.1增加到9.06±0.08和110.0±19.0(P<0.05,P<0.01),肝和肾细胞内Ca2+和ROS浓度无明显变化。番荔枝总内酯7mg·kg-1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心、肝和肾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心、肝和肾组织中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和ATP含量,升高组织细胞内Ca2+和ROS浓度,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4种药用真菌发酵番荔枝种子后,番荔枝总内酯含量的变化.方法:将番荔枝种子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使其被灵芝菌等4种药用真菌发酵,产生不同的“药性菌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组的总内酯成分变化进行比较,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种子发酵前后的总内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D,V,F菌在番荔枝种子基质上的适应性良好,菌丝体生长旺盛.4种菌发酵之后的菌质中总内酯含量与生药材、发酵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同时伴随峰的消失和相对峰值的变化,各菌发酵品中12,15-cis-squamostatin-A及布拉他辛(bullatacin)的含量较发酵空白组显示不同程度地变化.结论:发酵后,4种“药性菌质”中总内酯含量明显升高,内酯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间双四氢呋喃(THF)及邻双THF内酯含量有不同程度地改变,提示真菌发酵可能利于某种类型番荔枝内酯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番荔枝子脂肪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番荔枝子脂肪油化学成分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对番荔枝子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后,应用气相色谱(GC)分析与混合对照品对照,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及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选取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用MTT法研究番荔枝子脂肪油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番荔枝子脂肪油部位脂肪酸的相对质量分数为8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质量分数达51.1%;番荔枝子脂肪油对上述5种人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4,0.57,30.3,44.3,6.7 mg·L-1。结论:番荔枝子脂肪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选择性抑制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48例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均有所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27.1%,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8.7%,B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15.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大量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观察4个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单体番荔枝塔亭戊(squamostatin-E,1)、番荔枝塔亭甲(squamostatin-A,2)、去乙酰紫玉盘素(desacetyluvaricin,3)、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4)对移植性肝癌Heps和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体质量与肝、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高剂量(60 μg/kg)、化合物34低剂量(15 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51.6%、32.5%、63.4%;化合物23高剂量(60 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1.2%、70.9%;紫杉醇40 μg/kg的抑瘤率为62.2%。化合物3高剂量对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63.9%;紫杉醇40 μg/kg的抑瘤率为48.9%。结论 化合物14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其诊治非常依赖各种临床数据。随着医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学中的影像、诊断和预后预测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精准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物转化技术不仅能改变中药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活性物质的结构,扩大药源范围,亦能对有毒中药进行持效减毒。本文以部分中药材种类为例,分别从侧重于改变主要成分含量、改变单一化合物结构、扩大药源和对有毒中药持效减毒等方面介绍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番荔枝子的醇提物与石油醚萃取物总内酯含量;观察番荔枝子醇提物及其石油醚萃取物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渗漉法帝】备番荔枝子醇提物,并从醇提物中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对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同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比较LD,,值。同时,测定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的番荔枝总内酯含量。结果:番荔枝子醇提物的LD9,值为(1.04+0.18)g·kg^-1【折合成生药量为(4.34±0.75)g·kg^-1,石油醚萃取物LD50值为(2.53±0.39)g·kg^-1。【折合成生药量为(14.10±2.17)g·kg^-1,而醇提物的番荔枝总内酯含量为12.00%,石油醚萃取物的番荔枝总内酯含量为9.84%,且石油醚中番荔枝总内酯量占整个醇提物中总内酯量的61.36%。结论:番荔枝子石油醚萃取物中含低极性番荔枝内酯较多,其毒性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