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横纹肌肉瘤发生在粘膜下部位时,肿瘤呈葡萄串状生长,故名葡萄状肉瘤(Grapelike sarcoma)。虽为罕见的肿瘤,但作为异位横纹肌肉瘤发生于青年女子的生殖道,还是不鲜见的。国内已有9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不同部位微血管构筑。方法:应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子宫前、中、后段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显微摄影。结果:子宫前、中段粘膜固有层中子宫腺间穿行着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在上皮下形成毛细血管网,肌层近外膜处的动脉较粗大,边走行边分支,有些分支反向走行,与其它动脉分支互相吻合成血管网。后段中央部位动脉增粗,蜿蜒走行,分支不规则,近外膜的动脉向内分支,发出更多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形成致密的血管网。结论:TA-Fe 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微血管,子宫壁的动脉明显弯曲,可见反向分支,内膜中未见螺旋动脉。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女性,48岁,主因腹痛2年半,情绪低落、心烦1个月加重5天,于2002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2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脐周及右下腹持续疼痛,拒按。诊断“附件炎”,经抗炎治疗腹痛无缓解,查肠镜及胃镜报告:乙状结肠炎、浅表性胃炎,先后服用斯达舒胶囊、雷尼替丁、三九胃泰、温胃舒等治疗,效果不理想,腹痛时轻时重。  相似文献   
5.
切断眶下神经的各组大鼠存活2~30天后分别杀死,于其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观察了一级传入纤维轴突终末的溃变过程.非突触部位胞吐及突触联系.结果发现:(1)眶下神经的跨节溃变、以突触小泡聚集、融合、空泡形成为主要特征,无微丝增生现象:(2)部分溃变终末内的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暗.呈球形改变:(3)大致密核心小泡的溃变时间远滞后于突触小泡.两者并不同步进行;(4)轴突终未在溃变过程中,其内的大致密核心小泡仍然进行非突触部位胞吐;(5)溃变纤维终末于胶状质内分别形成轴一树、轴一体、轴一轴三种类型的突触、并参与了突触复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SSTF预处理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LDH、CK水平。结论:SSTF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良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子宫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各部位血管构筑。方法:应用单宁酸一氯化铁法(TA—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子宫不同位置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显微摄影。结果:子宫壁出现类似电镜负染色效果,组织结构灰黑色,血管双线条状,分支明显,过管壁切面可见内皮细胞或平滑肌;子宫动脉进入肌层分支并形成一、二级血管网和多支环状动脉,环行动脉或二级血管网发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粘膜,形成密集的三级毛细血管网。结论:经灌流的子宫标本较长时间保存在媒染固定液内,导致血管外结构也被媒染;子宫壁有三级血管网;每个子宫有多支环状动脉;各段子宫血管构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不同针刺时间内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与针刺时间无明显正比例关系;而双壁有衣小泡则显然与之不同,它不仅形态多样,数目也随针刺时间而改变。本文将观察到的双壁有衣小泡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1、尚未与相邻两终末质膜脱离的孤立存在者。2、游离于终末内孤立存在者。3、与终末质膜相连且融合而成簇存在者;4、游离于终末内融合成簇者;5、树突棘凸入另一轴突或树突内并与之共同形成的不典型的双壁有衣小泡簇。本研究还发现,在针刺过程中双壁有衣小泡在1~8h内的形成与时间成正比,即1h时开始增多,4h显著增多,8h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10h已恢复到4h的水平,到12h恢复到针刺前的状态。对照组仅见少数孤立的双壁有衣小泡,其形成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本文认为双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是较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更为有效地继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之后膜再循环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多种金属离子与单宁酸反应媒染微血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镜下观察单宁酸与金属盐溶液中Ca2 + 、Au+ 、Ag+ 、Pb2 + 、Cu2 + 、Al3 + 、U6+ 、K+ 联用显示大脑微血管的效果。方法 用单宁酸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 ,取脑切片 ,入氯化钙、氯化金、硝酸银、硝酸铅、硫酸铜、硫酸铝钾、醋酸双氧铀、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等溶液中呈色。结果 单宁酸与Ca2 + 、Cu2 + 、Ag+ 、Al3 + 结合显示血管清晰 ,与Au+ 、U6+ 、Pb2 + 、K+ 联用媒染血管效果欠佳。结论 含Ca2 + 、Cu2 + 、Ag+ 、Al3 + 的金属盐类可替代氯化铁媒染微血管 ,氯化金、醋酸双氧铀、硝酸铅、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不宜与单宁酸联用来显示血管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类电镜样品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子显微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既可用于人体、动物等器官、组织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于矿物质成分分析、农作物新品种、其它植物种属鉴定,还可用于人类疑难病症的超微病理诊断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