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从江西等省收集了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324株,应用我们所报道的分型方法可以将96.91%的菌株分成三个主要的脂多糖血清型。不同地区所收集的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型的地区分布是不同的,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的菌株具有相同的脂多糖血清型,L10型菌株的致病力较强,可以引起流脑流行。本文所述的分型方法操作简便,分型率高。因此,作者认为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此分型方法很适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脑周期性流行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通过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分型后的聚类分析与染色体DNA酶切谱分型以及i类外膜蛋白的(OMP)分亚型等技术,对本国17省市于本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从流脑病人与带菌者中所分离的200株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了菌型检定并结合本国近40年来流脑的发病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本国流脑确实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征,不同的周期流行是由A群Nm不同优势菌型周期变换引起的,每次周期流行基本上是从本国北方向南方扩散。不过,此病在我国周期性流行的模式不大固定。该项研究为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流脑的流行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国内外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与防制概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为了阐明自70年代以来在我国11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从流脑病人和带菌者中所分离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采用多位点酶电泳技术研究了57株病人菌株和45株带菌者菌株的多位点酶电泳型和克隆群。初步发现,上述菌株可分为69个电泳型(ET)和13个克隆群。其中I克隆群最为重要,因为从70年代以来,它代表了63.7%的所试的全部菌株,并且代表了77.2%的病人菌株,它在地理地区分布上也相当广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是从198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病人菌株集中于I克隆群,而且优势ET也出现在I克隆群的复合ET1和ET24中。当同病人菌株相比较时,上述带菌者菌株显示了更复杂的不同的基因型,只有40%的菌株属于上述I克隆群和优势ET。  相似文献   
7.
流脑在发展国家中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仍很严重。为了监测此病流行特征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我们向卫生部提出了上述科研招标的课题。中标后我们不仅组织协作在全国范围进行宏观监测,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几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几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我国流脑流行的分子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9.
流脑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基于NM的脂多糖(LPS)是该种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主要成份,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施瓦茨曼反应。我们利  相似文献   
10.
B群Nm 3407菌株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的提取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荚膜多糖作为菌苗候选成分效果不理想,有些非荚膜的抗原成分存在血清型和亚型的限制,为了能提取一种免疫原性强,并具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性的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OMPC)以研制更有效的B群Nm菌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了从病人分离的B群Nm3407菌株提取OMPC的3种方法,用ELISA、杀菌力试验、小鼠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