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西安市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传播(BIT)现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幼儿HBV传播转归和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对341例HBsAg阳性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所生344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以及1岁后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组分析新生儿发生BIT、宫内显性感染(DBI)和宫内隐匿性感染(OBI)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对该幼儿人群进行随访,获得高危幼儿HBV传播的转归和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BIT、DBI和OBI率为46.51%(160/344)、8.14%(28/344)和38.37%(132/344),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和BIT的风险分别是HBeAg阴性产妇的2.60倍(95% CI:1.19~5.70)和2.21倍(95% CI:1.36~3.61);产妇外周血HBV DNA载量≥200、≥103和>106拷贝/ml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的风险分别是<200、<103和≤106拷贝/ml者的1.99倍(95% CI:1.29~3.08)、1.73倍(95% CI:1.11~2.69)及2.33倍(95% CI:1.33~4.10);发生前置胎盘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是无前置胎盘者的14.07倍(95% CI:1.23~160.76);孕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是注射者的1.60倍(95% CI:1.02~2.53)。随访发现,14例DBI幼儿,9例发生HBsAg转阴(9/14);OBI率为24.17%(22/91);乙肝疫苗免疫总的应答率为69.23%(63/91)。OBI幼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为59.09%(13/22)。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幼儿随访中发现,OBI较高,乙肝疫苗应答率较低,是乙肝防控的空白区域,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幼儿HBV监测、HBsAg阳性产妇控制乙肝干预是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便提高健康教育的临床质量。方法:是对健康教育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实施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意度和对治疗成功的信心。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内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安市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相关态度和行为持有情况以及获取结核病相关信息的诉求,笔者于2013年10月对西安市6所高校大学生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旨在发现该市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更适合高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Krum等于2009年首次报道了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enal sympathetic rsd)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安全有效[1]开创了难治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新途径。我院于2012年成功完成了2例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并在术后一直跟踪。现俩患者血压维持平稳,无其他并发症,而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现将术中的护理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探讨药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检测措施.方法:对皮肤试验、激发试验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于皮肤试验阴性患者,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激发试验这一药物过敏试验的“金标准”.结论:药物过敏检测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体内外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产妇外周血IFN-γ和IL-12水平对HBV在宫内传播(BIT)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82例HBsAg阳性产妇为病例组,以43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临产前产妇的外周血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12水平;对其所生285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静脉血进行乙肝五项和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 HBsAg阳性产妇人群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率、HBV宫内隐匿性感染(OBI)率、BIT率分别为7.37%(21/285)、40.70%(116/285)和48.07%(137/285)。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sAg阳性产妇组(t=-2.55,P=0.011)、NBIT组(t=-2.54,P=0.012)和OBI组(t=-2.33,P=0.021),对照组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NBIT组(t=2.07,P=0.040)和DBI组(t=4.81,P=0.000);对照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HBsAg阳性产妇的HBeAg阴性组(t=-2.09,P=0.038);HBV DNA载量在103~106拷贝/ml组中DBI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OBI组和NBIT组(P<0.01);注射免疫球蛋白组中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IFN-γ含量明显减少(χ2=6.40,P=0.041),抗病毒治疗组中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IL-12含量明显减少(χ2=8.90,P=0.012);产妇年龄、前置胎盘和乙肝疫苗注射与母体IFN-γ水平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方式和乙肝疫苗注射与母体IL-12水平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可以激发孕产妇体内IFN-γ的表达,同时抑制IL-12的分泌,但是IFN-γ在HBsAg阳性产妇体内的表达呈现组内分化现象,在HBeAg阳性和高载量HBV DNA的环境下母体IFN-γ的水平会下降;提高HBsAg阳性产妇的IFN-γ和IL-12水平,有利于阻断BIT尤其是DB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 9)经血液和胎盘途径在HBV宫内传播(BIT)中的作用。方法 对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90例HBsAg阳性产妇为病例组和45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LISA法检测产妇及子代外周血乙型肝炎(乙肝)五项和TLR 9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 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发生BIT的HBsAg阳性产妇TLR 9水平差异。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率、宫内隐匿性感染(OBI)率和BIT率分别为9.28%(27/291)、40.21%(117/291)和49.48%(144/291)。HBsAg阳性产妇及未传播组(NBIT)和OBI组的TLR 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BI组的TLR 9水平显著高于NBIT组和OBI组(P=0.000); OBI组中HBeAg阴性组的TLR 9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HBV DNA载量分层中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抗病毒治疗、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未接种乙肝疫苗组,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DBI的胎盘组织中TLR 9表达显著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5)。结论 HBV一定程度下会抑制产妇体内分泌TLR 9,但HBeAg能刺激母体TLR 9分泌,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体内TLR 9水平呈增高的组内交叉分化现象,因此,TLR 9不是一个能独立筛选分组的标记,但可以做为HBsAg阳性产妇监测管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巨大溃疡以及预防癌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巨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5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25例,常规西医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12个月后恶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硫酸镁。比较两组羊水增加速率、治疗前后患者AFI水平、整体疗效、新生儿窒息概率。结果观察组羊水增加速率、治疗后患者AFI水平、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4例,发生率1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硫酸镁对于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羊水增加速率,提高AFI水平和改善疗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凉血散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大鼠白细胞抗原分化群40 分子配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CD40L)表达变化与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凉血散血方高、中、低剂量组,用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法造ITP 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CD40L 的变化,造模前后及给药后检测ITP 模型大鼠血小板数值变化.结果 模型组CD40L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空白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CD40L 水平降低(P〈0.01 和P〈0.05),血小板数值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散血方能使ITP 模型大鼠外周血小板破坏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D40L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