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殖子均数互有差异,本实验试图说明这一现象的意义。于1938~1960年期间以静脉血传染14例,以蚊虫传染11例,共计25例,在用的12个虫株中,北部8株,南部3株,伏而加格勒1株。在第6~8次发作时取血制片,每例查100~400个裂殖体。结果未见感染途径与裂殖子数之间有任何差异,北方各株裂殖子的平均数为14. 3~18. 2,南方各株为15. 4~18. 0,伏尔加格勒株为15. 5~17. 3。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至1987年10月,在湘西北慈利县以磷酸氯喹1.5g(基质)3d疗法治疗215例间日疟现症病人,随访1~1.5年,复发58例,复发率为27.0%。其中无症状的原虫复发仅7例,占复发病例的12.1%.春季和夏秋季病例的复发率分别为36.2和23.6%,无显著性差异((P>0.05)。4、5月份病例,从收治到首次复发的潜隐期全短,分别为60.8d和63.5d。8、9月份病例的全长,分别为292.4和297.5d。而6、7月份的病例,潜隐期则有长有短,其中6月份的以短(63.7d)为主,占72.7%,7月份的以长(285.4d)为主,占75.0%。并结合我国温带地区间日疟潜伏期等有关问题和防治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不少作者认为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多重感染是变异,近年中国学者则报道这种现象很普遍,其潜伏期很长(312~323天),并名之为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本文作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时,也看到多重感染,但属偶见。仅在1例9月龄女孩多次发作中,看到的原虫形态与中国学者所描述的相似。该例于1981年8月发作时,有不少红细胞内多重感染。9月复发,又见红细胞内寄生多个原虫的现象。10月第2次复发时未见多重感染。潜隐期分别为30~35天,与溪桑株复发类型相似,在3次发作中,2次见到多重感  相似文献   
4.
巴西利什曼复合体中的某些虫株在体外难以培养,成了对其生理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障碍。从人和野生动物分离的巴西利什曼巴西亚种(L.b.braziliensis)常规用的培养基是NNN 培养基,其配方为每1,000毫升蒸馏水中含营养琼脂28克,加5%脱纤维兔血,待冷,每毫升加0. 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及500国际单位青霉素和500微克链霉素。在成分  相似文献   
5.
分析探讨15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彭军  杨柏林  余超  王欢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16,27(7):658-660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选择性iGluRs拮抗剂MK-801对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探讨Glu-iGluRs通路在神经发生中的角色.方法选用成年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MK-801干预弥漫性脑损伤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MK-801 1 mg/kg腹腔注射后,明显抑制了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4、6、8、12 d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Glu-iGluRs通路的激活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在这一过程中,NMDA受体介导的级联生物学事件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较多,一般认为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偏移、意识障碍者,选择手术效果较好。手术方法选择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血肿清除,锥颅微创血肿清除等,现对开颅和锥颅微创血肿清除术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相似文献   
10.
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室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重症类型,病情急骤凶险,死残率高,保守治疗效果差。我院2003-2009年采用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