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地方株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鸭血清中的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以纯化的DHBsAg加等量弗氏佐剂对家兔免疫3次,第3次免疫2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正常鸭血清对其吸收,得到初步纯化的抗血清,用此作为抗DHBsAg之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P)检测DHBsAg,检测101份,与DHBV DNA斑点杂交法比较,结果:CIEP敏感度80.43%,特异度92.73%,一致性87.13%。重复试验结果相同,表明可用于对鸭血清中的DHBsAg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o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59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ACG)3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ACG)24眼。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术后用药情况及并发症。随访6~12mo。结果:(1)急性ACG组术前(n=35眼)平均眼压23.9±6.6mmHg,术后12mo时(n=28眼)平均眼压11.7±2.6mmHg(P<0.01)。慢性ACG组(n=24眼)术前平均眼压20.9±6.5mmHg,术后12mo时(n=19眼)平均眼压14.5士1.4mmHg(P<0.01)。急性ACG组术后眼压降低幅度为11.3±5.9mmHg,慢性ACG组为7.4±7.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CG59眼术后末次复查时44眼(74.6%)视力较术前提高。(3)急性ACG组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79±0.15,3.32±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ACG组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4±0.19,3.37±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分别为2.26±0.16,2.1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急性ACG组、慢性ACG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4.3%,87.5%,条件成功率分别为5.7%,8.3%。(6)全部患者术后有15眼(25.4%)发生轻或中度角膜内皮水肿,15眼(25.4%)发生前房纤维素渗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急性ACG的疗效优于慢性AC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特异性ds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1)采用Smith的方法 ,将8d龄的C57BL/6J小鼠置于氧舱,控制氧分压75%±3%,5d后回到正常氧环境,喂养7d后处死;采用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鉴定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2)将8只8d龄小鼠于空气中喂养,为正常组。(3)另51只8d龄小鼠放入75%±3%的高氧环境中(同Smith方法 ),5d后出舱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只,空载体组3只,基因治疗组45只。基因治疗组按照剂量比例(脂质体∶质粒)又随机分成9组,每组5只。出舱当天,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空载体pSilencer2.1-U6hygro,基因治疗组按照不同剂量比例注射HIF-1α特异性dsRNA表达质粒pSilencer2.1-U6hygro,均采用脂质体介导。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4)注射后7d,采用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变化,采用病理切片统计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1)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正常组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呈规则均匀的网状结构。对照组和空载体组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张,周边部有大量血管新生。基因治疗组中央区视网膜血管迂曲及不规则扩张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轻,其中脂质体∶质粒为1∶1组更为明显。(2)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很少见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而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中均有大量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平均每张切片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1.6个,空载体组为11.5个,基因治疗组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小,平均为4.56个,其中脂质体与质粒比为1∶1组最少,为2.2个。统计学分析表明,除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脂质体介导,玻璃体腔显微注射HIF-1α特异性dsRNA表达质粒pSilencer2.1-U6hygro能有效抑制小鼠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其中脂质体∶质粒为1∶1组抑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构建HIF-1αsiRNA重组质粒.C57BL/6J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质粒pEGFP-N1,1 d后视网膜铺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选7天龄C57BL/6J小鼠90只,17只为正常组,73只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VEGF siRNA组及共转染组).于出氧舱前1 d,向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空载体质粒;HIF-1α siRNA组注射HIF-1α siRNA,VEGF siRNA组注射VEGF165 siRNA,共转染组注射HIF-1αsiRNA+VEGF165 siRNA.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制作组织切片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和VEGF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最小显著差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GFP-N1经脂质体LF2000介导转染视网膜细胞后1 d即可见GFP表达.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明显减少,荧光渗漏明显减轻,其中共转染组效果最明显.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为(27.73±2.33)个,VEGF siRNA组为(15.43±3.23)个,共转染组为(8.70 ±2.88)个]较其他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016.527,P<0.01).视网膜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08±0.06,0.383±0.009)和空载体组(1.09±0.05,0.386 ±0.010)较正常组(0.81 ±0.07,0.035±0.003)上调,而HIF-1α siRNA组(0.46±0.06,0.182±0.008)较模型对照组下调,抑制效率分别为57.4%和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9.804,2686.001;P<0.0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53 ±0.07,0.340±0.004)和空载体组(1.59±0.06,0.337±0.009)较正常组(0.27±0.08,0,051±0.008)明显上调,而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423,2513.583;P<0.01),其中共转染组下调最明显,抑制效率分别为85.6%和80.9%.结论 HIF-1α siRNA和VEGF165siRNA均可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两种siRNA共转染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药泡桐花浸膏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中药泡桐花对哮喘豚鼠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常规制备泡桐花浸膏 ,分别观察泡桐花浸膏对卵清白蛋白所致豚鼠诱喘潜伏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分类计数及对豚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泡桐花浸膏能明显延长豚鼠诱喘潜伏期 ,优于地塞米松 (P <0 .0 0 1) ;对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结构的破坏。结论 中药泡桐花浸膏能够明显改善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对哮喘豚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地方株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点及其繁殖机理,使用负染和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VZV J_1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ep-2细胞在感染VZV J_1后5h可在细胞核内观察到病毒核心和核衣壳,10h在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外均可见完整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大小基本一致,直径150~180mm。病毒通过核膜或细胞膜或空泡膜获得包膜,有时3~4个核衣壳具有一个共同的包膜。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均可见大小、形状不一的电子致密体和网状结构或布纹样结构。原代兔肾细胞感染VZV J_1后10h才能见到病毒结构,细胞外病毒明显少于Hep-2细胞,也未见细胞膜芽生和核内有膜病毒,但网状结构或布纹样结构数量多且结构清晰。负染法可见病毒核衣壳表面壳微粒,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撕囊轨迹。方法:对40例40眼各种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获得撕囊轨迹。结果:在40眼中37眼(92.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其余3眼,1眼为晶状体膨胀并大量液化,2眼为晶状体囊膜纤维化,改开罐式截囊完成手术。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撕囊路线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心包补片进行后巩膜植入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心包补片材料,对56例102眼病理性近视进行后巩膜植入术,随访1a。结果:患者术前眼轴为28.83±3.12mm,术后第1d;1,6mo;1a眼轴分别为:28.71±3.14mm,28.76±3.22mm,28.84±3.17mm,28.88±3.31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屈光度为-17.42±6.71D,术后第1d;1,6mo;1a为-17.31±6.51D,-17.43±6.42D,-17.35±6.62D和-17.34±6.72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提高的97眼(95.1%),稳定的4眼(3.9%),视力下降1眼(1.0%),少数眼出现短暂眼压升高,用药后控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以人工心包补片作为加固材料的巩膜后植入术,能有效的控制病理性近视的眼轴增长,稳定屈光度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镜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形态学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布尼亚病毒样的形态,病毒颗粒呈圆球形,有包膜。其颗粒平均直径为113nm,较以往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稍大,并且其大小变化范围也比较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可能有其本身特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