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综合评估(SGA)、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量。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gB)、计算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等,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并作营养评价,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①营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间ALB、PA、TF、AMC、HgB、K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TSF、I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良好者48.2%、轻中度营养不良者42.9%、重度营养不良者8.9%。②营养良好者死亡率11.1%、营养不良死亡率31%,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20.8%、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80%,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  相似文献   
2.
例一,高某,男性,4岁,住院号119477。右额顶部进行性增大的肿物3月余,无痛、不烧。在当地医院诊为“头皮粉瘤”行手术时发现有颅骨缺损,于1985,12,28转入我院。查见:颅额顶区有4×4×205cm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小。血嗜酸性粒细胞550/ml血沉52mm/1 h。头颅X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灰质异位症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我们分析了36例经3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为脑灰质异位症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8mo~43岁,平均1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结果 把灰质异位症分为5型:①室管膜下型(15例);②局灶性皮层下型(10例);③弥漫型(4例);④脑裂畸形型5例;⑤混合型(2例)。灰质异位症还常可并发其它的一些颅脑畸形。结论 灰质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不同类型的灰质异位症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诊断时应与其它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告称,摄取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损害。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控制发热和缓解疼痛,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此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影响新生儿低体重的因素,我们于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了一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此区5个地段保健科所辖范围的84名低体重儿及其父母和301名合格对照。使用齒单四格表方法初步筛选重要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估计各重要因素作用大。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亲身高;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早产;父母亲职业接触化学物质;父亲抽烟等是影响新生儿低体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困难。现将经手术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男、24岁。患者左肩发麻,伴有疼痛6年,于1978年元月9日入院。1976年9月出现左上肢乏力、不能持物、左足麻木、痛、无力、跛行,麻木感逐渐向上蔓延。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2个月后出现左手肌肉萎缩,伴有肌肉颤动。入院前2个月又感右下肢麻木、无力、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失禁。入院前10天行动明显困难,需扶行。体检:全身未发现皮下结节,胸_2棘突叩打痛。神经系统检查:胸_2以下痛觉减退,左手小鱼际肌萎缩。左上肢肌力Ⅳ级,右上肢正常。左下肢肌力Ⅲ—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侧Hoffmann征( ),双侧膑阵挛及踝阵孪( )。腹壁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Chaddock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学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脊髓4例,胸段脊髓10例.病灶形态呈条状不规则形或梭形或类圆形.T1WI表现,29例为混杂长T1异常信号影,3例呈等T1异常信号影,2例为短T1异常信号影;T2WI表现,9例呈混杂长T2异常信号,5例呈短T2异常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2信号影.14例病灶周围均可见“碳墨黑样“低信号环.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带.增强检查病灶可轻度强化. 结论 MR检查是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癌的MRI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6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经手术证实36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18例;其它方法诊断42例。结果:病灶以幕上分布为主,单发多于多发;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呈长或稍长T1,长或稍长T2异常信号影;癌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均可强化;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可侵及软脑膜和/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对放、化疗敏感。结论:颅内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如同时做活检或小计量的诊断性的放射治疗,对明确病变及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多层螺旋CT对肝动脉、门静脉的评价已得到肯定,而在肝静脉系统显示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静脉的显示能力,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