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有不同程度因果关系,包括负性生活事件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肝炎的急性发作有密切的关系。现就乙型肝炎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肝功能的关系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A组32例,孕16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B组32例。孕28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C组31例未予用药。结果:A组和B组孕妇HBVDNA水平C组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5.88%和15.62%),P〈0.05。3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HBk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孕中期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泰安地区有较多的恙虫病病例出现 ,同时也有儿童和孕妇患此病 ,由于氯霉素、四环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所以本次对 6例患者用红霉素治疗 ,获得满意的效果 ,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疗法。1 临床资料6例病人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5~ 2 7岁 ,其中 1.5~6 .5岁 4例 ,>2 0岁 2例 ;孕妇 1例。所有病人均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焦痂或溃疡等典型的临床表现[1~ 3] ,并且外斐氏实验均成阳性结果。诊断明确。2 治疗方法和结果红霉素 4 0 mg/ kg,用 2 / 3量 ,加入 10 % GS内静脉滴注。(10 % GS 5 0 0 ml+红霉素 0 .…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心肌酶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腮腺无菌性炎症为主,常有多腺体损害及神经系统受损的疾病。临床通常注重腮腺和其他腺体肿痛及脑炎、脑膜炎的表现,以血中淀粉酶升高为特点,而心肌病变常不被引起重视。现将124例Mumps心肌酶参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HBV DNA与HBV M、乙型肝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意义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FQ PCR)检测 10 5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 ,分析其在乙型肝炎 5项指标(HBV M)中的检出率 ,在乙型肝炎不同类型中的分布。结果 HBV DNA与HBV M对比 ,HBsAg( )、HBe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97% ,HBsAg( )、HBeAb(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75 % ,HBs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6 0 % ,HBsAg( )患者的检出率为 4 0 % ,HBsAb( )、HBeAb( )、HBcAb( )的 (或HBsAb阳性、HBcAb阳性 )病例未检测到HBV DNA。表明HBV DNA与HBV M的抗原呈正相关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72 2 % ,慢性乙型肝炎检出率为 75 % ,肝硬化检出率为 70 %。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乙型肝炎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泰山医学院完成。①髓样树突状细胞来源于2005-07/1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1~42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HBsAg( )、HbeAg( )、HbcAb( ),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3个月内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诊断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重叠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②以14例健康供血员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男8例,女6例,年龄21~36岁。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供血员各取外周血20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红细胞和粒细胞,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其分化发育为髓样树突状细胞,锥虫篮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并进行细胞计数。④收集培养第10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荧光标记抗体HLA-DR-FITC和CD86-FITC,终浓度为5mg/L,4℃标记45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表型。⑤取培养第7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的胎牛血清、50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L白细胞介素4、1U/L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⑥培养第10天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以30Gyγ放射线灭活后,每孔分别按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40,1∶20,1∶10,1∶5加入到已含有纯化T细胞的96孔板中,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髓样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①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成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10d时,呈典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低密度,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伸长毛刺,悬浮不贴壁,与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髓样树突状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区别。锥虫篮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髓样树突状细胞活力均大于9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3.4±0.3)×109L-1,(5.2±0.3)×109L-1,t=17.2183,P<0.01]。②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率均明显降低(t=5.4351~8.7062,P均<0.01);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降低(t=13.7208,P<0.01),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③混合淋巴细胞效应:在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5,1∶10,1∶20,1∶40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t=17.7096~28.0225,P均<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机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恙虫病在本地区不属于常见传染病 ,难免误诊、漏诊。现将1997- 0 9~ 2 0 0 0 - 0 9姜虫病患者误诊、误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 1.5~ 77岁 ,平均 44 .5 3岁±13.2 2岁。本组均有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 ,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焦痂可见于腋下、窝、颈部、阴部、足背部、胸部、腹部 [1 ] 。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明显。肝损害 AL T升高 2 0例 (6 7% ) ,肾损害尿蛋白 18例 (6 0 % ) ,BUN升高 3例 (8% ) ,血糖升高 3例 (8% )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2例 (5 .5 % ) ,(房颤 1例 ,室早…  相似文献   
8.
我们收治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院内感染鼠伤寒,现举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天入院。查体:T 38.℃,P 88次/min,R22次/min,BP 11/8 kPa。急性热病容,面、颈、胸部皮肤潮红,眼睑浮肿,结合腊充血、水肿,咽部有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IFN γ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作用。方法  2 8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 ,肝纤维化分期在 2~ 4期。采用重组人IFN γ肌注 ,开始 3月每日一次 ,其后 6月隔日 1次 ,每次 10 0万U ,疗程为 9个月。组织病理学观察包括HE染色和天狼红染色。使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方案评估治疗前后纤维程度变化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包括血清透明质酸、IV型原胶、III型原胶、层粘蛋白等四项指标及肝门脉内径。结果  2 8例患者经IFN γ治疗 9个月后 ,其纤维化计分由治疗前 11 33± 5 4 3下降为治疗后 8 76± 4 2 1(P <0 0 1) ;治疗后的炎症计分由治疗前 12 6 9± 5 17下降到治疗后 6 6 4± 2 85 (P <0 0 1) ,肝门脉内径由治疗前 1 4± 0 8治疗后下降到 1 3± 0 7。结论 IFN γ能较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证明其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0.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山东省HGV感染状况,探讨HGV感染与HCV或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77例非甲至戊型肝炎患者和361名献血员进行了血清抗-HGV检测。结果 共检出血清抗-HGV阳性者53例,阳性率3.49%。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93%)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3.32%)(χ2=8.80,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4.82%)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0.79%)(χ2=10.79,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00%)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χ2=10.23,P<0.01)。结论 HGV感染可表现为病毒携带状态、亚临床型和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患者较乙型肝炎患者更易重叠感染HGV,HGV与HCV或HBV重叠感染可能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