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报告口服纯中药制剂溃疡宁片6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近期治愈率为61.1%,总有效率为100%,消除各种症状的效果较好,与雷尼替丁对照组的疗效基本相同(P>0.05),而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溃疡宁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各个中医证型的临床治愈率也基本相同(P>0.05)。提示溃疡宁片适应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中医各证型患者,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有较好效果的固定方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儿阳气特点的探讨,认为小儿阳多阴少乃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而阳气郁遏往往成为小儿疾患常见的原因,通阳法通过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畅通,宣泄、从而达到阳通阴和,重新获得阴阳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杨振国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方法]将52例痛风使用术柏痛风汤,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15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对千金苇茎汤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囿于古法,除用于治疗肺痛外,亦用于治疗其他肺系疾病或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氟氯西林镁颗粒与氟氯西林钠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方法,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氟氯西林镁颗粒或参比制剂氟氯西林钠胶囊0.5 g。用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氟氯西林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二者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53±0.29)、(1.55±0.25)h,cmax(34.56±8.13)、(34.67±8.89)mg/L,tmax(0.72±0.25)、(0.74±0.25)h,AUC0-24 h(69.51±15.34)、(70.47±16.19)mg·h/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9±10.34)%。结论:氟氯西林镁颗粒与氟氯西林钠胶囊在吸收程度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常规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协同作用及其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心功能为Ⅱ~Ⅳ级,中医辨证属气(阳)虚血瘀兼水饮证的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西药组,28例)和常规治疗加中药组(简称中西药组,42例)。两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衰治疗,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药物组成:生黄芪、太子参、仙灵脾、仙茅、葶苈子、益母草、桃仁、茯苓、泽泻、桂枝、炒酸枣仁、甘草)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西药组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中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在心功能变化方面,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西药组EF、CI的改善较西药组明显(P<0.01)。在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方面,两组治疗后血中的心房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中西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心衰有辅助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协同西药有效降低血中ANP、AT-Ⅱ、ET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牧祥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老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液粘滞性与中医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按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标准,采用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生产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对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了血液粘滞性测定。结果发现随证的不同,血液粘滞性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处于低血粘状态,而其他各证则处于高血粘状态。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揭示了虚、实证的实质不同,它们的形成与血液粘滞性的降低或升高直接相关。从血液粘度微观指标分析,各证又呈现特异性改变,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是因红细胞压积的减少引起低粘状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与脾肾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不足,致使血液中有形成份减少直接相关。而阴虚阳亢证则红细胞压积显著增加,使血液表现出高浓状态,是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理基础。痰湿证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使血液中表现出高粘状态及临床上表现出“重浊而粘腻”的特性,与脾为湿困,健运失调,机体对(?)微物质的代谢紊乱有关。气滞血瘀证之红细胞聚集能力最强,使血细胞易于聚集成堆、淤滞不通而成瘀,与肝之疏泄、藏血、调血功能失调有关。这一规律性改变,反映出机体内血液中有形或无形成份的异常是中医证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揭示了有关证的实质,认为血液粘滞性的测定似可作为辨别有关证的客观指标,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上对中医证的认识或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损害等。在现代医学积极治疗的情况下,肾脏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仍然就高,中医药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杨洪涛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程日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杨师临证时精于辨证,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注重健脾补肾,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的神节系统变性疾病。杨志宏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独具特色,注重滋补肝肾以固本;在化痰祛瘀的同时,注重益气;倡导清热除湿、解毒排毒以护脑;常用解表除湿的方法治疗汗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