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ackground. Thromboxane (TX) A2 inhibition or prostaglardin (PGI2) infusion prevents 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in animal models. However, the pathophysiological roles of the prostanoid recep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ARF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partly because of the limited specificity of their inhibitors or antagonists.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argeted disruption of the PGI2 receptor (IP) or TXA2 receptor (TP) genes conferred susceptibility to re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using IP and TP knockout mice. Results.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in TP knockout mic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wild-type control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hist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P knockout and wild-type mice. Likewise, IP knockout mic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wild-type controls in regard to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or histological damage. Conclusions. Lack of TP or IP had no influence on postischemic ARF in mice, indicating that receptors for TXA2 or PGI2 may have minim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use model of ischemic ARF. Received: July 5, 2001 / Accepted: April 8, 200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间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1.5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h组(B1)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不明显(P〉0.05),阻断1.5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P〈0.05)。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1h缺血再灌注损伤不明显,阻断1.5h有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4.
谢健  闵苏 《中国药房》2011,(27):2517-25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假手术、模型和SFI组。大鼠麻醉5min后经尾iv参附注射液10mg·kg-1,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比较各组血脑屏障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应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镜下模型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及管腔受压严重,神经元肿大,细胞膜连续性中断,胞浆肿胀、空泡化,细胞核肿胀、破裂,核基质密度增加,异染色质增加。SFI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毛细血管管腔受压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神经元肿胀,细胞膜边界欠清楚,胞浆肿胀,细胞核肿胀,核膜尚完整,核基质密度轻度增加,异染色质轻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FI组缺血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改变;SFI组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SFI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而减轻神经功能受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鱼精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的低血压反应及其机理。方法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建立在体心肌短暂缺血(15min)-再灌注(60min)损伤模型,A组于前降支阻断前20min给予肝素(700U/kg)。B组于前降支阻断前20min给予肝素(700u/kg),再灌注25min给予鱼精蛋白以拮抗肝素。于缺血前、再灌注期间,取右房血检测NO、MDA水平,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心肌组织学观察。结果B组于再灌注25min给予鱼精蛋白后,MAP较A组明显下降(P〈0.05),伴随血清NO显著增高(P〈0.05)。MDA及组织学检查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鱼精蛋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低血压反应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于促使内皮细胞NO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实难采用langendorff豚鼠心脏观察了牛磺酸及Mg2+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1)10-4mol/L的牛磺酸不仅能减少豚鼠缺血-再灌心肌组织内MDA(丙二醛)的含量,而且能显著增加SOD(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2)15mmol/L的Mg2+能减少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但SOD的活力改变不明显。提示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半磺酸和Mg2+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与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日益成熟,肺保护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肺保护方法多种多样,如药物干预、肝素涂抹管道、白细胞滤过等,其目的在于降低全身性炎症反应、减轻或避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作者回顾近年来体外循环的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非促分裂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切除左肾,暴露右肾)(SA)组和4个模型组(切除左肾,右肾动静脉夹闭60 min).建模后5 min经舌静脉注射nmhaFGF 10 μg/kg(A组)、20μg/kg(B组)、40μg/kg(C组)或生理盐水1.5 ml(D组).术后24 h处死,放射免疫及生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和血浆ET-1和NO含量.结果 B组皮质和外髓ET-1含量明显低于D组(P<0.05),C组肾皮质、外髓、内髓和血清中ET-1含量都明显低于D组(P<0.01);B、C组肾组织中NO含量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nmhaFGF可以通过降低ET-1和升高NO水平减轻大鼠肾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9.
朱敏杰  郝海英  陈洁  赵京梅  郝晓娟 《安徽医药》2016,20(11):2028-2032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高剂量(100 mg·kg-1)、中剂量(50 mg·kg-1)、低剂量(25 mg·kg-1)治疗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1)治疗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 min后松夹恢复血流灌注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疗程2周。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重量并计算肾脏指数,测定24 h尿量和24 h尿蛋白量(UPro),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含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肾小球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测定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 较模型组,葛根素高、中剂量组大鼠肾脏重量减轻且肾脏指数降低,24 h尿量和UPro均减少,血清中BUN、SCr、UA含量降低,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病变和肾小球细胞凋亡状况呈不同程度改善,以葛根素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并且葛根素高、中剂量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葛根素高、中剂量组肾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升高且MDA含量降低,血清中IL-1和TNF-α含量降低,且高剂量组GSH-Px活性升高,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葛根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 Paxinos,Charles 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