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83篇
预防医学   1296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起由两种罕见血清型混合感染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的检测结果,为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查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起在龙门县人民医院就诊食物中毒事件的9例患者采集其肛拭子样本,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2013) 等标准进行病原学分析鉴定。结果 本次事件出现临床症状者9例,其中≤20岁2例,20~<40岁1例,40~<60岁4例,≥60岁2例;9份肛拭子样本检出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O2:K28构成比占25.00%(2/8);O8:K21构成比占75.00%(6/8);经PFGE分子分型,2株O2∶K28血清型(VP18171、VP18175)相似度为66.7%;3株O8∶K21血清型(VP18172、VP18173、VP18176)相似度为100.0%,与另外3株O8∶K21血清型(VP18177、VP18174、VP18170)相似度为88.4%~95.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有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二重耐药、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3株菌株对头孢唑林耐药外,其它菌株对所有测试药物均敏感,无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是由O2:K28和O8:K21这两种罕见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厦门市思明区2014-2016年5-10月份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4-2016年5-10月份自思明区农贸市场与超市采集海产品样品分离副溶血弧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 结果 180份样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146株,检出率为81.11%,各类海产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月份检出率均较5月份高。分离菌株血清群分布广泛,呈多样化状况,且以O2(27.27%)、O1(22.60%)、O4(15.75%)、O3(10.96%)为主。所有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曲松等16种抗生素敏感。仅检出一株菌株携带tdh毒力基因,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68%。 结论 2014-2016年厦门市思明区5-10月份海产品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株血清型以O2、O1、O4、O3为主,呈多样性;毒力基因携带率不高;分离株均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3—2017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分析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事件的特点。结果 2003—201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112起,病例2837例,分别占总数的42.59%和41.67%;5—10月为流行高峰;发病症状以腹泻(92.48%)和腹痛(87.85%)为主;引起事件的可疑食品以混合食品为主(32.14%);主要发生场所为宾馆饭店(30.36%),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交叉污染(30.36%)。结论 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4.
刘娜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36(10):936-937
为了解沈阳市市场销售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情况,对2016—2018年沈阳市市场销售的81份海产品监测样本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从81份海产品中分离鉴定出副溶血弧菌阳性的有16份,特异性基因型tlh均为阳性,而毒力基因tdh、trh均为阴性。16株副溶血弧菌共包括7种O群血清型,其中,O1群和O2群占比较高,分别为31.25%(5/16)和25.00%(4/16);其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为81.25%(13/16),中介率是12.50%(2/16),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56.25%(9/16),中介率为18.75%(3/16),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2.50%(2/16),对其余8种药物均敏感。提示沈阳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比较严重,需重视流通环节海产品的监督管理,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GB4789.4-2010、GB4789.7-2013、GB4789.10-2010的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样品进行目的菌的分离鉴定。依据GB14934-94对采集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2份患者粪便检出猪霍乱沙门氏菌;2份厨师手棉拭子涂抹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水产类食品及患者粪便均未检出副溶血弧菌;9份餐具检出大肠菌群。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证实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不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镇江市食源性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镇江市2015年度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中分离的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菌进行药敏鉴定。结果 2015年采集食品样123份、病例粪便标本798份,共分离58株阳性菌株。药敏实验前,分离菌株复核均为阳性,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多重耐药率为31.0%,其中分离的21株沙门菌、8株志贺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57.1%、75.0%,耐≥6种抗生素的菌株分别占19.0%、62.5%;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9%)、四环素(52.4%)和萘啶酸(52.4%)耐药率较高;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萘啶酸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高(均达75.0%);29株副溶血性弧菌仅1株对氨苄西林耐药(3.4%),8株对氨苄西林呈中介(27.6%),其余对所选抗生素均敏感(70.0%)。结论 2015年镇江市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时了解致病菌耐药情况,指导本地区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7.
钟煌培  陈培阳  李曲文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62-2564
目的:通过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和毒力基因确认,来寻找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6例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例采集肛门拭子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狐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鉴定和提取细菌组DNA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果:6份采集的肛拭子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狐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及荧光PCR结果均为阴性.而副溶血性弧菌培养,质谱鉴定和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且均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毒力基因.结论: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8.
2007-11我们从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一株发酵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的菌株,用商品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O139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在某地水样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4株O139霍乱弧菌,经对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与O1群霍乱弧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139霍乱弧菌具有O1群同样的生化特性,但不与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凝集,仅与O139霍乱弧菌抗血清在玻片上呈强凝集,试管凝集滴度为1:640~1:2560,所有菌株都使鸡红细胞凝集,对羊红细胞溶血的作用可变,所有菌株对霍乱O1群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无锡市区某卤菜店经营的卤菜,使食用者中有48人在12小时内发生程度不等的食物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医院采用抗生素、补液等抢救治疗措施,所有病人均于2日内恢复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为系一起由溶藻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