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8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685篇
预防医学   277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57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0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方法 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信息来源于泸县3个抽样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县抽取3个镇(抽样点)共42个村/社,分别从派出所、社事办、妇幼、村(居委会)等渠道收集抽样点2018—2020年全部人口死亡信息,与“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抽样点居民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 结果 泸县人群总死亡漏报率为9.38%;2018—2020年,漏报率逐渐下降,分别为18.31%、7.53%、2.1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抽样点死因诊断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可靠诊断单位占比81.81%,可靠诊断依据占比75.67%,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21%。 结论 泸县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漏报率,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 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学评价平顶山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对疾病监测系统中2016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3 214例,报告粗死亡率578.37/10万,其中男性死亡13 883例(664.49/10万),女性死亡9 331例(484.8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7倍;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别为:27.19%、25.45%、23.53%、7.28%及7.15%,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50%;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所致,5~岁组和15~岁组人群死亡主要以伤害为主,45岁以上人群死亡则以慢性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性别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45岁以上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142,P<0.0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除结直肠癌、白血病和鼻咽癌外,其余几种主要癌症男女性间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几年,恶性肿瘤一直占据死因顺位的前两位,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未来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积极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做好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分析2014 - 2018年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并对2019 - 2022年儿童死亡率进行预测。方法 对大连市2014 - 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死因评估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损失;使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死亡率拟合,预测2019 - 2022年儿童死亡率。结果 大连市2014 - 2018年新生儿死亡率(2.2‰,1.98‰,2.03‰,1.57‰,1.79‰)、婴儿死亡率(3.21‰,3.1‰,2.9‰,2.49‰,2.63‰)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97‰,3.65‰,3.23‰,3.4‰)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4岁儿童死亡率(0.79‰,0.86‰,0.7‰,0.74‰,0.77‰)变化不明显;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分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12.92%)、其它先天异常(11.38%)、先天性心脏病(10.12%)、其他新生儿病(9.67%)及出生窒息(8.4%);5年间前5位死因的死亡损失共计20571.37个DALY;预测大连市2019 - 2022年新生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59‰、1.51‰、1.42‰、1.34‰,婴儿的死亡率分别为2.34‰、2.19‰、2.05‰、1.9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结果分别为3.05‰、2.87‰、2.70‰、2.53‰。结论 虽然大连市 2014 - 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通过灰色模型预测的2019 - 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但5岁以下儿童死亡损失仍较大,应继续控制并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通过多部门共同协作,加大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出生窒息等主要死因预防与治疗的工作力度,以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10年期间盐城市居民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等,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结果 2009-2018年10年盐城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1.65/10万、359.41/10万。男女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262.91/10万、162.74/10万)、第2位为脑血管病(135.78/10万、148.50/10万)、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3.68/10万、99.27/10万)、第4位为心脏病(76.52/10万、86.60/10万)、第5位为损伤和中毒(67.80/10万、38.81/10万)。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了3.94岁、2.97岁。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疾病是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是将来疾控工作的重点,提示要加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