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4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0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00篇
内科学   173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3篇
特种医学   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658篇
综合类   3129篇
预防医学   1204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330篇
  8篇
中国医学   156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894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口服。观察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皮内皮功能、血清蛋白酶分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SBP、DBP及血脂TG、TC、LDL-C等指标更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AngⅡ、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atK、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更利于控制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频彩超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我院2011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8例,另取健康患者98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方式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MT 明显增厚,且患者的各型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 P <0.05。结论:高频彩超是临床中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首选方式,其具有检出率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脂质参数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26例T2DM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以及脂质三角相关指标(TC/HDL-C、TG/HDL-C、LDL-C/HDL-C)。根据DKD临床诊断标准和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136例,Ⅲ期组55例,Ⅳ~Ⅴ期组3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脂质参数与DK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Ⅰ~Ⅱ期组相比,随着DKD分期加重,TC、TG、LDL-C、LDL-C/HDL-C、AIP水平明显增高(P<0.01)。LDL-C/HDL-C和AIP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4;r=0.769,均P<0.05)。LDL-C/HDL-C和AIP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04)。结论:LDL-C/HDL-C和AIP对T2DM合并DKD病情进展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ASO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与B组(42例,一般护理模式)。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缺血情况、恢复速度、并发症。结果:护理前两组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升高,A组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远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远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行SIA治疗时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患侧缺血情况的改善,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芸  金朝林  王翔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52-145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 IP),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建(CPR)。结果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自髂总至足背整个动脉系统病变的准确部位、范围及侧枝血管。90例患者中67例(77%)患者血管呈不同程度粥样硬化表现。其中轻或中度狭窄49例(56.3%),重度狭窄18例(20.7%),7例(8%)完全闭塞患者可见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春红 《工企医刊》2006,19(2):16-17
目的:了解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症中任一种病症者眼底动脉硬化情况,探讨服药治疗以上病症后对眼底动脉是否有影响。方法:以某企业363名患有以上病症者为观察组,同企业431名无以上病症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又分为服药组与未服药组。观察眼底动脉硬化情况,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眼底动脉硬化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服药组与未服药组Ⅱ级以上动脉硬化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患有上述病症者眼底动脉硬化率明显升高,积极服药治疗后对眼底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IA发生卒中在第1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TI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微栓了学说,而微栓予主要来源于动脉硬化(AS)的斑块。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与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约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重要的独立于调脂的多重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  相似文献   
10.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其他因素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就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