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组(n=35)和非MBP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BP组与非MBP组患者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腔冲洗液用量、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非MBP组患者(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MBP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发热(>38.5℃),术后抗生素再使用,梗阻性腹胀、腹痛和术后予以辅助排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BP组(P<0.01).结论 术前适度肠道准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能使医患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87例胃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时所采用的设备类型将患者分为3D腹腔镜手术组(n=38)和2D腹腔镜手术组(n=49),所有患者均由单一治疗组收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清扫淋巴结个数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2D腹腔镜手术组短(P>0.05);两组患者中均无中转开腹病例;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为术者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操作精细,值得临床推广,但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CEA、CA19-9、CA50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158例作为实验组,并按照性别、年龄等匹配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的患者15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以及糖类抗原50(CA50)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上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清CEA、CA19-9、CA50升高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CEA、CA19-9、CA50单独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2.7%、57.4%、67.1%;特异度分别为58.2%、53.5%、56.6%。CEA、CA19-9、CA50联合诊断预测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76.3%。 结论术前血清CEA、CA19-9、CA50升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但三者单独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残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行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相关文献并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未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0 min,出血量约30 ml,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第8天出院;共检索筛选19篇文献,180例患者,其中12例中转开腹,8例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其临床疗效和优势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洛铂用于预防性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洗化疗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含有120 mg/L浓度的洛铂溶液,在结直肠癌手术结束时灌入患者盆腹腔中,采集不同时点静脉血及腹腔引流液,应用LC_MS/MS方法,测定洛铂在血液和腹腔引流液中各时点药物浓度。 结果11例患者灌注洛铂后0 h,0.5 h,l h,2 h,3 h,4 h,6 h,10 h,24 h,检测静脉血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333.50±333.00)ng/mL,(428.40±321.98)ng/mL,(425.90±347.70)ng/mL,(318.20±291.92)ng/mL,(198.90±196.85)ng/mL,(158.40±186.53)ng/mL,(68.90±66.06)ng/mL,(21.50±19.10)ng/mL,(6.70±0.00)ng/mL;腹腔引流液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62 940.20±29 786.14)ng/mL,(58 635.50±29 220.12)ng/mL,(50 559.60±27 661.24)ng/mL,(23 873.90±20 655.82)ng/mL,(15 440.80±19 075.12)ng/mL,(14 382.20±21 208.10)ng/mL,(12 929.70±20 245.06)ng/mL,(10 775.30±19 995.77)ng/mL,(64.00±111.93)ng/mL。洛铂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532.65±383.76)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1.84±0.3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 788.402±1 543.580)h?ng/mL;引流液中洛铂最大药物浓度Cmax为(69 055.0±27 587.55)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5.994±8.39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57 421.876±288 148.148)h?ng/mL。 结论洛铂腹腔灌洗化疗在腹腔中可持久维持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且血液吸收少,从而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正>自1891年Lucke首先报道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癌肝切除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外科为主导的综合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1-2]。然而,对于一些中央型高危部位肿瘤,由于临近或侵犯肝内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患者23例,对其临床、病理、生存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2例接受剖腹探查肝切除术或联合淋巴结清扫术(7例),另外1例采用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出现复发。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0.37~116.00)及5.00(0.37~116.00)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7%,35.8%,23.9%和40.9%,30.7%,15.3%。复发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04(1.5~65.0)个月。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肝炎肝硬化合并长期饮酒、术中输血、手术切缘阳性、病理分期较晚以及影响分期的因素如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等多个因素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CEA>5ng/ml、肿瘤穿透肝被膜等同样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这其中多个因素与不良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Beatson应用卵巢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至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联合使用外科、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自20世纪70年代,他莫昔芬已经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降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eeptor,ER)阳性乳腺癌的年病死率达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人结直肠癌中 APC 基因的突变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对79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 APC 基因突变密集区( MCR )中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对该基因突变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79例肿瘤标本中检出 APC 基因的总突变率为31.6%(25/79)。点突变频率为20.3%(16/79),其中有12例无义突变及4例错义突变;另有11%(9/79)的突变是由缺失或插入导致的移码突变。12例无义突变及9例移码突变导致截短突变(27%),占总突变率的84%。 APC 基因突变表现为区域密集,密码子1281-1352和1411-1465为突变频率较高的2个区段,其突变率分别为16.5%和15.2%。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为密码子1450、1421、1306和128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 APC 基因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大体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中国人结直肠癌中存在较高频率的 APC 基因突变,截短突变为其主要突变类型。同时,本研究在 APC 基因的 MCR 中发现2个突变热点区及4个潜在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