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39~70(55.57±7.73)岁,手术出血量20~100(40.29±18.39)ml,住院时间4~28(11.03±4.63)d,随访时间(12.97±1.36)个月。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及日本矫形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年通过X线依据McAfee标准评价Hybrid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情况,并对是否发生异位骨化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YT20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0.66±0.44)%。24个节段中10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1.70%,其中Ⅰ级为29.20%,Ⅱ级为12.50%。异位骨化发生和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Y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患者YT20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结论:Hybrid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颈椎全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手术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临床随访资料者共56例,其中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者40例。56例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12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交感型颈椎病1例;双节段病变39例,三节段病变17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34~72(54.23±8.72)岁。分别在术前、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评分)及颈椎JOA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患者C2-7 Cobb角、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依据Goffin标准对Hybrid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进行分级。结果:5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360min(175.25±55.97min),术中出血量10~20ml(14.91±4.21ml),引流量5~80ml(17.92±17.13ml),住院时间4~29d(11.20±5.70d),随访时间6~29个月(11.59±6.11个月)。1例患者术后2d于切口附近出现血肿。末次随访时YT20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好转(9.02±3.50 vs 17.18±3.24,P0.05;14.38±1.93 vs 16.40±1.12,P0.05),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1.12%(0%~100%);C2-7 Cobb角(1.59°±6.76°vs 5.60°±8.32°,P0.05)、手术节段Cobb角(8.64°±10.68°vs 11.91°±10.94°,P0.0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C2-7矢状面轴向距离(17.63±8.54mm vs 17.79±10.67mm,P0.05)、T1倾斜角(23.32°±7.25°vs 24.42°±7.10°,P0.05)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0个上邻近节段中ASD发生率为20.00%,其中退变分级较术前增加1级的为12.50%,较术前增加2级的为7.50%;37个下邻近节段中ASD发生率为16.22%,其中退变分级较术前增加1级的为8.11%,较术前增加2级的为8.11%,均无较术前增加3级者。上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与未发生退变患者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YT20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与未发生退变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YT20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节段上节段置换35例、融合5例,下节段置换3例、融合37例;手术节段上节段融合的ASD发生率(40.00%)与置换的ASD发生率(1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节段融合的ASD发生率(20.00%)与置换的ASD发生率(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椎C2-7和手术节段曲度明显增加;但ASD发生率相对较高,手术节段置换或融合对ASD的影响不大,仍需进一步观察A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后6个月影像学上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者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34~76(55.86±10.69)岁,手术时间2~4(3.03±0.51) h。采用Cobb角法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椎X线侧位片上C_2-C_7、置换、融合及上位相邻节段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C_2-C_7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曲度和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的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向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置换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置换节段活动度高于融合节段活动度(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术重建了颈椎整体和责任节段的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在药物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方法对药物毒性反应致角膜上皮粗糙、水肿,角膜刺激症状明显伴视力下降16例(20只眼)连续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营养角膜上皮修复药物治疗.结果连续配戴一周左右病情均好转治愈.结论连续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营养角膜药物,治疗药物毒性反应性角膜炎,具有保护角膜上皮促进其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客观评价笔者医院有效经验方独活寄生加减方治疗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门诊诊断为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平均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独活寄生加减方口服,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原方《备急千金要方》,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VAS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10%、75.86%。结论 笔者医院经验方独活寄生加减方在止痹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独活寄生汤原方。  相似文献   
8.
女性,46岁。2016年9月于我院复诊时诉左眼滴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1月出现上睑沟凹陷。否认眼外伤及眼部美容病史。曾于2013年3月行双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2014年8月行左眼氩激光虹膜成型术、2016年3月行左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2矫正0.3,眼压30 mmHg,上睑沟稍凹陷,上转位时明显(图1A、B),球结膜充血较右眼重,滤过泡局限,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轴深约3.5CT,周边深约1/2CT,虹膜根切口通畅(位于9点位及1点位),虹膜周边360°见激光烧灼斑点,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稍迟钝,人工晶体居中、位正(图1C、D)。眼底:视乳头界清色稍淡,C/D约0.5~0.6,上下方盘沿均变窄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动脉静脉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迂曲,黄斑中心光反射弥散(图1E、F);右眼:视力0.1矫正0.3,眼压16 mmHg,上睑窝饱满,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轴深约2CT,周边深约1/4CT,虹膜根切口通畅,位于10点位,瞳孔圆,直径约 mm,对光反射稍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C/D约0.3,动脉静脉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迂曲,黄斑中心光反射弥散。视野:右眼未见明显异常暗点,左眼上、下方鼻侧阶梯。眼轴:右眼17.63 mm,左眼17.59 mm。UBM:右眼虹膜根部膨隆,部分与房角结构相贴遮挡巩膜突;左眼虹膜平坦,房角开放。诊断: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真性小眼球、左眼人工晶状体眼、右眼白内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眼外伤后及长期视网膜脱离后眼内组织骨化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眼外伤后、1例视网膜脱离后眼内组织骨化症患者,行眼科检查及手术治疗,将摘除组织作病理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例均有20年以上眼穿孔性外伤史,1例有27年视网膜脱离史。患眼视功能逐渐减退,致失明及眼球萎缩。3例均进行眼球摘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内组织钙化、骨化。结论:眼内组织骨化症是严重的眼外伤及长期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