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南京医科大学职工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06至2008年度进行血液检测、心电图、胸透、腹部B超体检检查职工的健康状况,对疾病检出率及动态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疾病按检出率高低排列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肌酐血症、心电图异常和B超检查异常(脂肪浸润、脂肪肝、肝囊肿、胆结石、胆囊息肉)。高肌酐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糖,B超检查异常等呈增高趋势;高胆固醇血症等呈降低趋势;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等变化不大;男性高血压症和高尿酸血症下降明显。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危害教职工健康的主要原因。合理饮食、体育锻炼乃是职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在肝脏小病变检出和显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2例 ,进行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 5mm准直 ,于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进行全肝扫描 (Pitch =1)。选层厚 6.5mm和10 0mm进行图像重建 ,前者重建间隔分别取 2 .5mm和 5 .0mm ,后者分别取 4.0mm和 8.0mm。根据病灶大小 ,按≤10 0mm ,11.0~ 2 0 .0mm ,2 1.0~ 3 0 .0mm分为三组 ,并分别对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下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 10 .0mm组、11~ 2 0 .0mm组的病灶检出敏感性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确定病灶数只在部分层厚和重建间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1.0~ 3 0 .0mm病灶敏感性仅在层厚 6.5mm、间隔 2 .5mm和层厚 10 .0mm、间隔 8.0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结论 :应用SCT薄层扫描和重叠重建技术 ,明显提高肝脏小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并且可以改善病变的显示 ,提高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和婴儿肠梗阻15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2001年,本院共收治新生儿、婴儿肠梗阻患儿1 511例,经及时早期诊断,并根据诊断采取手术和保守等治疗方法,大部分疗效良好,现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1 511例,男性829例,女性682例;年龄1~180天,平均66天。其中30天以内978例,早产儿138例。体重1.8~7.6 kg,平均4.5 kg。临床症状:呕吐1 493例,腹胀926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 045例,血便457例。辅助检查包括腹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部小肠切除大鼠残存小肠黏膜的代偿作用。方法:30只大鼠切除80%小肠后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TPN EGF组,观测体重、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肠黏膜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术后3组大鼠体重逐渐降低,1周后渐增加。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PN组小肠肠壁各层均变薄,黏膜萎缩。TPN EGF组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TPN组均增加,S期细胞比率系数、增殖指数TPN EGF组较TPN组高,而TPN捐与对照绸差异无昂著件。结论:TPN联合EGF可晟著地增讲肠黏膜的适应性代偿。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 IL-4 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同时在该体系中加入与SLE患者血清浓度相当的外源性IL-10(30 pg/m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型(CD14、CD11c、CD1a、HLA-DR、CD80、CD86和CD83),CCK-8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s分泌IL-12p40、IL-10和INF-γ水平。结果:30 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e derived-DCs,MDDCs)HLA-DR、CD80、CD86和CD83的表达以及I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营养混合液在新生儿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  言完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在新生儿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我院新生儿外科在围手术期使用全营养混合液 (totalnutritentadmixture ,TNA)进行营养支持 ,使新生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 149例 ,男 99例 ,女 50例。年龄为出生后 2h至 90天。早产儿 4 6例 ,足月儿10 3例。体重 <2 50 0 g 39例。疾病种类见表 1。表 1  149例新生儿疾病情况Table 1 Diseaesin 149newborns疾病名称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婴儿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用监测仪观察10例小儿婴儿气腹前、气腹后15分钟,拔管后3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气改变。结果:气腹后血压、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血液PH值显著降低,6例心率增快,拔管后30分钟观察数据基本恢复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婴儿能耐受二氧化碳气腹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4月~ 2 0 0 0年 11月采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0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10例 ,男 9例 ,女 1例。年龄 16~12 0天。体重 2 7~ 8kg。并发肺炎 3例 ,Ⅱ°营养不良 3例 ,Ⅲ°营养不良 1例。同期剖腹手术组 15例 ,均为男婴 ,年龄 2 9~ 12 0天 ,体重 3~ 9kg。二、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 单次骶管阻止麻醉。患儿仰卧位 ,于脐上作小切口 ,Veress针穿刺入腹 ,注水通畅后 ,注入CO2 ,其压力为 12~ 14mmHg ,拔出穿刺针。在该处用 5mm套管…  相似文献   
10.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活化密切相关.在体内,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分化成熟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因子的参与作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和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α干扰素和自细胞介素6共同作用下对CD34~+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完全随机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6-05/2008-10在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外周血标本取自50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30例南京医科大学的健康志愿献血者.15份脐血标本取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健康足月顺产的新生儿,产妇及其家属均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无菌采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根据正常人血清中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采用百分位数法求得血清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95%参考值范围,并以浓度超过此范围为异常升高.取新生儿脐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设立6组,分别加入:正常对照血清、α干扰素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白细胞介素6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同时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α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6中和抗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外源性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正常对照者血清,各组血清体积分数均为10%,培养14 d.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的表型,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其对T细胞亚群分化率影响.结果:①与正常血清对照比较,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及二者同时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外源性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正常对照者血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其HLA-DR,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分泌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混合α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6中和抗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上述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血清对照水平.②与正常血清对照比较,白细胞介素6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其CD3~+CD8~-IFN-γ~+、CD3~+CD8~-IFN-γ~+细胞亚群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α干扰素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同时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混合外源性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正常对照者血清其CD3~+CD8~-IFN-γ~+和CD3~+CD8~+IFN-γ~+细胞亚群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共同作用对CD34+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产生了异常影响,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成熟和功能活化,并间接影响T细胞亚群的分化,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