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凋亡和死亡两种。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多以凋亡的形式出现,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形式,受到严格调控,与坏死在形态学和生化学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证明,凋亡在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兴奋性神经元损伤中均起重要作用。凋亡的发生发展十分复杂,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凋亡的发生涉  相似文献   
2.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肠道供血动脉分支在进入黏膜后未形成毛细血管,而保持恒定管径,在高压力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受到损伤造成的疾病。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主要发生在胃部,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小肠部位的Dieulafoy病非常罕见,鲜有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经单气囊小肠镜(SBE)诊断为空肠Dieulafoy溃疡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不明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贾栋  高国栋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9):1245-1247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HLA-G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13例复发垂体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HLA-G蛋白无阳性表达,64例非侵袭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无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5.0%,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83.3%(7/8);13例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72.4%(9/13)。侵袭性垂体瘤及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HLA-G基因的过量表达现象,其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贾栋  高国栋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0):1404-1405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水肿组(P〈0.05);无钙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钙化肿瘤(P〈0.01);骨质溶解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骨质增生肿瘤(P〈0.01);有肿瘤内坏死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肿瘤内坏死肿瘤(P〈0.01);非均一强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均一强化肿瘤(P〈0.01)。结论:CT、MRI表现为蕈形及结节形者、严重瘤周水肿、无钙化、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及肿瘤非均一强化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非均一强化、无钙化、严重瘤周水肿。其中有周围骨质溶解者复发率远远高于其它(P〈0.01)。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卒中手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手术后视力、视野的改善情况。方法对38例垂体瘤卒中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5例采取急诊手术治疗,其余13例采取择期手术治疗。结果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视力、视野完全恢复正常14例(56.00%),部分恢复9例(36.00%),无变化2例(8.00%);择期手术治疗术后视力、视野完全恢复正常2例(15.38%),部分恢复6例(46.15%),无变化3例(20.00%),恶化2例(15.38%)。结论垂体瘤卒中发病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病人视力及视野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獉獉:探索反复吗啡暴露后短期戒断时,大麻素信号对大鼠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獉獉: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按10 mg.kg-1.d-1的剂量腹部皮下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在药物戒断后的d3分别制备伏核脑片,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分别记录两组大鼠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所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观察两组电流的频率和幅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对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的异同。结果獉獉:(1)在戒断3 d后,吗啡组和对照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分别为23.40±s 3.9 pA,21.60±s 4.1 pA,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频率分别是1.62±s0.47 Hz,1.46±s 0.51 Hz,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灌流大麻素CB1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后,吗啡组和对照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分别为基线水平的75.1±s 7.6(%)和93.7±s 8.4(%),两组差异显著(P<0.05);频率分别为基线水平的64.6±s 6.3(%)和89.8±s 9.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獉獉:大鼠反复吗啡暴露后短期戒断时,伏核大麻素CB1受体功能发生变化,表现为其对吗啡组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DHA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探讨DHA对糖尿病大鼠背根节JNK磷酸化和CXCL1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DHA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DHA组。以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DHA组给予DHA(200mg/kg体重)干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玉米油(0.2 ml/kg体重)。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ELISA法、PCR法检测背根节中CXCL1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XCR2受体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背根节中JNK磷酸化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阈值下降,DH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鼠痛反应。糖尿病大鼠背根节JNK磷酸化水平升高,CXCL1水平明显升高,CXCR2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升高。DHA干预明显抑制JNK磷酸化水平和CXCR2的表达,降低CXCL1的含量。结论:DHA具有减轻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背根节JNK磷酸化,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AD2在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G、U251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U87MG和U251分为对照组(control)、脂质体对照组(mock)、ATAD2 siRNA(转染特异性siRNA)和ATAD2 overexpression(过表达ATAD2)4组,MTT法、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换标志蛋白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 U87MG和U251细胞ATAD2高表达。与对照相比,ATAD2 siRNA抑制U87MG和U25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神经钙黏素及波形蛋白表达,促进上皮钙黏素表达(P0.05);ATAD2 overexpression促进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表达,降低上皮钙黏素表达(P0.05)。结论 ATAD2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换进程参与人胶质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0.
Journal Club教学方法在国外住院医师培训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该方法不但能够促进住院医师对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的掌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Journal Club教学方法在我国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能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循证医学的推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