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菲尼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检索有关索拉菲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主要观察目标为总生存期,次要观察目标为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索拉非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HR=1.39,95%CI:0.71~2.74,P=0.34);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RR=0.81,95%CI:0.65~1.01,P=0.06)。随即我们根据文献类型,将研究分为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个亚组来分析患者死亡率,发现临床试验组中肝癌术后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虽然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45),而在观察研究组中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RR=0.66,95%CI:0.51~0.87,P=0.003)。结论:对于肝癌术后患者索拉菲尼并不能提高患者总生存期,也不能降低肿瘤复发率,但亚组分析中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索拉非尼是否是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目前仍缺乏足够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腔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行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治疗的32例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中段结石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部32例患者手术中,29例均顺利完成,其余3例患者中转为开放性手术;术中及术后患者并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胸膜、气体栓塞、无肠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为(82.3±3.5)min;术中出血量约(50.3±2.1)m L;术后患者有轻微疼痛出现,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1.3)d;切口愈合较好;无发现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及结石复发者。结论:后腹腔膜腹腔镜下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补充,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结石较大,伴有严重肾积水或梗阻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替代方案,属微创外科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后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安全、确切疗效,有望代替大部分输尿管结石的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每组标本中选取特异性较强的组织块各3例,原代培养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细胞制成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双重标记(CD90和α-SMA)细胞,通过计算每系成纤维细胞CD90、α-SMA的荧光值,检测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90和α-SMA表达的关系。结果增生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强于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P〈0.05),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和正常皮肤的表达无差异(P〉0.05);增生性瘢痕与其周围皮肤、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来源成纤维细胞的α-SMA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同一细胞内CD90和α-SMA具有共区域和共趋势表达的特点。结论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存在CD90多量表达的特异表型,瘢痕成纤维细胞CD90和α-SMA有共区域表达的特点和一致的表达趋势,二者可能有一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国外研究者已研发出多种真皮替代物,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价格非常昂贵,因此研制和开发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真皮替代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以柞蚕丝素蛋白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并与聚乙烯醇海绵相比较.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背部制作一大小为20 min×20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切下皮肤反取成刃厚皮待用,然后随机分为2组,海绵组:创面埋植聚乙烯醇海绵并覆盖自体表皮.丝素组:创面埋植交联柞蚕丝素多孔材料并覆盖自体表皮.分别于术后5,10,15,25 d取材,观察移植物及其周围组织大体标本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移植术后丝素组复合皮片生长良好、全部存活;海绵组移植皮片大部分变黑、结痂,并有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丝素组在术后5-25 d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均显著大于海绵组.结果提示,以丝素蛋白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管化过程快,并能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笔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8~64岁,平均46岁;病程15天~2个月。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内科学》。有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  相似文献   
6.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1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乳癖散结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我们随机对照观察了乳癖散结胶囊和三苯氧胺(TAM)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脓肿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以破入脑室,引起化脓性脑室炎,以致扩散到整个蛛网膜下腔。其临床症状危笃,病死率很高。是小儿脑脓肿的严重并发症。本文介绍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脑脓肿破入脑室4例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儿童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广的原因、降低儿童死亡率、了解儿童生存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时无脑电信号输出,无输出时,输入控制显示“C”不显示。检查与修理:由无“C”显示可判断出故障范围在输入控制单元,打开该机前面板,即可见该单元板。该机正常时,用示波器5mS/格、2V/格档定性检测IC305 ⑩脚,见有方波输出,此为CP时钟脉冲。改测IC301⑾脚,按下S304键,示波器可见正向尖脉冲,并迅速恢复为“O”电平,此为复位脉冲。再测IC310④脚,按下S303键,示波器可见反向尖脉冲,随即恢复为原状态,但为“1”电平,此为复位后“C”的再启动触发脉冲,有此脉冲触发,“C”应显示,它表示输入控制单元正常。故障时,复位脉冲和“C”触发脉冲正常,但IC305 ⑩脚无CP脉冲输出,且该脚电平为“O”,说明故障在IC305组成的时钟电路或该⑩脚相连元件对地短路,且为软故障。接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接触对二氯苯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二氯苯 (1,4 dichlorobenzene ,para dichlorobenzene,PDCB)是一种氯代芳香烃类化合物 ,主要用作防蛀剂和除臭剂以及化学工业的中间体[1] 。自从 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根据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署 (NTP)的长期动物致癌试验研究结果将PDCB确定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以后 ,国外开始将大量PDCB制品销往我国。随着近年来国内PDCB新建生产装置的投产 ,职业性接触人数不断增加 ,PDCB的职业危害亟待评价。我们对职业性PDCB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MN)和姊妹染色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