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10月,搜索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总样本数为828例,观察组使用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414例,对照组单用化疗414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与单纯化疗比较,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可提高进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CD3~+水平[MD=10.77,95%CI(8.67,12.86),P0.000 01]、CD4~+水平[MD=6.94,95%CI(4.42,9.45),P0.000 01]、CD4~+/CD8~+水平[MD=1.02,95%CI(0.88,1.17),P0.000 01]增强机体NK细胞活性[MD=2.38,95%CI(0.83,3.86),P=0.002]。对CD8~+水平无影响[MD=1.01,95%CI(-0.36,2.37),P=0.15],CD4~+/CD8~+亚组分析:不同瘤种亚组[MD=0.28,95%CI(0.24,0.32,P0.000 01],肺癌组与消化道肿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用药途径亚组[MD=1.02,95%CI(0.88,1.17,P=0.13]、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化疗方案组[MD=1.02,95%CI(0.88,1.17,P=0.4],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水平与不同肿瘤有相关性,与用药途径及化疗方案无相关性。结论:通关藤制剂能提升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与不同瘤种有相关性、与给药方式、化疗方案无相关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竞争入组临床试验方法,共入组273例,经反复核对临床试验资料,进入全分析集受试者共272例,其中,试验组(健脾益气摄血组)104例,联合组(健脾益气摄血联合泼尼松组)103例,西药组(泼尼松组)65例。21天为1个疗程,临床试验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治疗第7天开始,试验组、联合组的出血程度评分值较入组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从14天开始,说明西药组止血效果晚于试验组、联合组;3组病例治疗后各访视点血小板减少程度评分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访视点,联合组血小板评分值下降幅度最优,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CD25+细胞疗后测定值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比较,第4次访视点联合组检测的CD3+CD4+细胞、CD19+细胞正常和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测定值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能有效止血和提升患者外周血小板效果,调节免疫可能是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原发肿瘤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20例多原发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相近;(2)发病年龄为26~89岁,中位年龄58岁;(3)双原发恶性肿瘤116例,三原发恶性肿瘤2例,四原发恶性肿瘤1例,五原发恶性肿瘤1例;(4)同时性多原发肿瘤25例,异时性多原发肿瘤95例,发病间隔时间6~444月,中位间隔时间32月;(5)首发恶性肿瘤以消化系统最多,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以血液系统居多;(6)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37.5%。结论 通过临床分析提高对多原发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分化阻滞于髓系发育的早期阶段,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诱导缓解是治疗的关键,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进步,提高了临床缓解率;但如何在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及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波尼龙片组(2.0 mg/kg)、乌梅丸低剂量组(13.4 g/kg)及乌梅丸高剂量组(26.8 g/kg),每组8只。半抗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乙醇局部灌肠复制免疫性结肠炎模型。造模3 d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指标。解剖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病变结肠组织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升高、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升高、Foxp3基因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片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下降,Foxp3基因表达升高(P0.05);乌梅丸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IL-1β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血清IL-1β和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甲泼尼龙片组比较,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血清IL-1β表达均升高(P0.05)而结肠组织IL-1β表达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提高Foxp3表达而下调受损结肠组织pNF-κB、IL-1β表达,从而改善结肠的病理损伤,阻止免疫性结肠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外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泛。我们在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的实践中,基于对中医外治法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出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包括中药脐敷、针刺、艾灸)治疗此病,并对其理论及应用进行探讨。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内服中药困难的现象,中医综合外治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安全性好,较单一中医疗法,突出了综合治疗的优势,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医绿色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医证候、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既往治疗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9例胰腺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基本信息及证候统计分析,选择临床常见的6种基本证候(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热毒瘀结证),按照相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描述性统计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规律,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证候与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腹胀较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纳差、乏力、腹痛等。中医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虚湿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热毒瘀结证。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以及是否有淋巴转移、是否接受手术及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等胰腺癌患者中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证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化疗是肝肾阴虚证的危险因素;性别为男性是气血亏虚证的保护因素。结论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进行实验,加入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元,MTS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薯蓣皂苷元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明确薯蓣皂苷元对MCF-7细胞微小RNA-145(miR-145)甲基化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CF-7细胞miR-145 mRNA表达情况。结果薯蓣皂苷元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P0.05)。薯蓣皂苷元能明显减弱MCF-7细胞迁移能力,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经薯蓣皂苷元作用后MCF-7细胞中miR-145表现为去甲基化状态,且miR-14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升高程度与浓度正相关。结论薯蓣皂苷元能抑制乳腺癌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45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相关。基于对miR-145的去甲基化从而发挥抑制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